初中生情绪反应、表达及其与攻击行为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情绪反应、表达及其与攻击行为
【摘要】:运用自编的《中学生情绪评定问卷》和修订的Spielberger《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对833名普通中学初中生进行了测试,并用同伴提名的方法把学生分为普通组、身体攻击组和关系攻击组,探讨了初中生情绪反应、表达的特点和攻击行为学生情绪反应、表达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女生报告的恐惧感、悲伤感高于男生,女生报告的愤怒表达也显著高于男生;但在特质愤怒方面,男生报告的特质愤怒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在情绪表达与反应的大多数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只在负性情绪表达方面初二女生报告了比初一、初三女生更高的负性情绪表达。(2)被同伴提名为身体攻击学生在状态愤怒、特质愤怒、愤怒表达方面显著高于普通学生,被同伴提名为关系攻击的学生在特质愤怒、愤怒表达方面也显著高于普通学生。攻击行为学生的愤怒情绪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系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 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关键词】: 情绪反应 情绪表达 攻击行为
【基金】:北京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KZ200310028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0602)资助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情绪反应、情绪表达是个体情绪系统的重要方面。情绪反应是指情绪刺激或情绪事件引起的个体的主观感受、体验或生理唤醒水平,情绪体验或感受是情绪反应的核心成分。引起不同个体情绪反应的刺激阈限或同样的情绪刺激引起的不同个体的情绪感受强度存在着广泛差异[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英和,崔艳丽,耿柳娜;关于"关系性攻击"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2 寇_g,谭晨,马艳;攻击性儿童与亲社会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比较及研究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广文;苏林雁;马敏;胡建阳;刘艳萍;;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行为特征及伙伴关系初步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4期
2 韩晶晶;张劲松;;破坏性行为障碍儿童青少年情绪反应特征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03期
3 张海燕;陆敏;刘贺临;高琼;刘义红;;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神经应激反应与气质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10期
4 李亚真;桑标;;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同伴关系情感性质认知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姜红梅;;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依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6 张涛;石惠;陈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情绪影响研究述评[J];科技信息;2009年20期
7 姚利;王美芳;;攻击性儿童社会技能的特点及干预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张蔚;张文新;;情绪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及教育干预[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6年02期
9 陈达佳;王振中;;行为规则和社会角色对儿童攻击行为倾向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1期
10 何静;;体育专业女大学生攻击性行为调查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振宏;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亚真;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热认知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侯俊林;愤怒情志特质与神经递质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孙连荣;社会偏见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俊山;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芳辉;政府视野下的孤残儿童融入社会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灵;中学生攻击行为的情境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春丽;5~6岁幼儿同伴交往问题解决方式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徐学华;不同行为类型中小学生的自尊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蔚;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与气质、情绪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艳霞;中学生关系攻击的现状及发展特点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立民;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相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达佳;儿童社会角色、行为规则的认知发展及其对攻击行为倾向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明珠;菲律宾华语教师对华校学生问题行为认知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林;暴力危险因素评估及个体认知行为干预[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俞国良;社会认知视野中的亲社会行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寇_g,马艳;儿童社会适应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及其特殊应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3 杨慧芳;攻击行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式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2年02期
4 王益文,林崇德,张文新;儿童攻击行为与"心理理论"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5 俞国良,曾盼盼,辛自强,罗晓路;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特点[J];心理学报;2002年05期
6 王沛,胡林成;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情绪-认知整合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琴美,鞠晓辉;9~11岁儿童对失败学习情景的情绪反应和情绪表达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2 王蕾;唐利平;;一般情绪攻击性模型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6期
3 黄丹媚;;反社会人格障碍与攻击的相关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8期
4 ;青春期少女的情绪疏导[J];科学大观园;2004年08期
5 尹福琴;;家园携手关注幼儿的行为与心理系列之四: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J];早期教育(家教版);2010年09期
6 王林松;;成人攻击行为的心理发生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12期
7 姜媛;林崇德;;情绪的脑单侧化研究进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4期
8 令宝;;谈攻击行为与果敢行为的异同[J];青春岁月;2010年20期
9 赵鉴洲;;正确理解激怒中儿童的无害释放攻击行为[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8年12期
10 吕凯;;幼儿的攻击行为与矫正[J];大众心理学;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燕;屈勇刚;周红;向春和;刘秀霞;刘星亮;廖和荣;;斗鸡的攻击行为观测及行为谱编制研究初探[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曹晓君;陈旭;;3-5岁留守幼儿抑制性控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韩斌;张文新;陈光辉;李春;;家庭教养方式在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儿童攻击行为关系中的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玉祥;张腊英;;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调查分析[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5 岳盈盈;寇_g;;初中生自尊与攻击行为关系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马效芝;;精神科护士遭受患者攻击行为的感知、态度及行为现状调查[A];河南省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1年
7 王益文;张文新;;发展心理学幼儿攻击行为与“心理理论”关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郭瑞丽;薛燕;郭新新;;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分析及护理对策[A];2007河南省精神卫生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9 赵冬梅;周宗奎;;童年中后期攻击行为发展趋势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龙彬;陈美娟;宋立升;高哲石;;痴呆病人攻击行为与抑郁等相关因素分析[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 刘晓荻;你的情绪属于哪类[N];大众卫生报;2003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郭京霞;8848告百度败诉[N];民营经济报;2005年
3 陈福新;孩子过分恋母不可取[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郭军;IPS:将IDS打散重造[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5 郭京霞;首例网络攻击案一审宣判[N];中国质量报;2005年
6 安康职业中专 唐玉梅;中职生攻击行为的分析与矫正[N];安康日报;2007年
7 记者 李莉雅;“长假综合症”困扰某些上班人[N];石家庄日报;2009年
8 杜跃进;恶黑客大闹世界 酷警察揭秘黑幕[N];计算机世界;2006年
9 本报记者 刘玉其;中国网络深受黑客“垂青”[N];通信信息报;2007年
10 汪智慧;远离愤怒与孤独[N];健康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宏;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华锋;5-HT和MAOA基因多态性与攻击行为的关联性及营养素干预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孙连荣;社会偏见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亚真;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热认知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俊才;情绪的文化塑造与社会建构:情绪社会分离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娜;听力障碍儿童情绪理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鲍立铣;上海刑警情绪及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冯晓杭;中美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跨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新学;工读学校学生执行功能及其与攻击行为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原琦;不妥协的因果解释[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林芬;父母对儿童攻击行为和退缩行为的信念[D];浙江大学;2005年
2 辜德宏;CUBA男子运动员由挫折引发攻击行为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高原;工读学生的情绪智力和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安;工读生冲突责任判断与攻击行为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陈立民;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相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姚利;儿童青少年价值观、道德判断与攻击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胜达;武术的技击性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查抒佚;儿童气质和关系攻击行为对受欢迎性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王慧丽;雄激素受体类似物在拟黑多刺蚁中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宋玉红;武术运动员攻击行为内隐社会认知的实验研究[D];聊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43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943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