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02:21

  本文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和谐社会 教育公平 问题研究


【摘要】: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我国的又一次伟大的实践。和谐社会首先是公平正义的社会,而教育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同时,教育不公平的社会危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促进教育公平对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全文是围绕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展开的。要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就要了解关于教育公平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这些基本的理论主要包括公平的内涵和特点、教育公平的内涵与特点,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关系。简单的来说教育公平是指人们对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机会供给的认识和价值判断,它包括教育的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其核心是教育机会平等,教育的权利平等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平等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教育的机会平等主要有三个层次: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育公平的特点包括:教育公平的历史性、绝对性与相对性、主观性的特点。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在总体上是相关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但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并不是一对直接相关的矛盾,二者的概念以及各自所涉及的范围是不相同的。了解了关于教育公平问题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后,就应该对我国的教育公平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其中既应该有对我国在教育公平方面取得的成就的肯定,也应该看到教育公平方面的不足。我国取得的教育公平方面的努力及成就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公平的法律保障,二是为促进实现教育公平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三是我国政府专门组织的教育扶贫工程。但是我国教育事业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公平、阶层之间的教育不公平以及校际之间的教育不公平。城乡、地区、阶层方面的教育不公平都可以从教育机会的起点、过程、结果公平三方面来具体说明。既然我国目前存在着诸多教育不公平现象,就要对我国教育不公平的原因进行分析,教育不公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历史原因,,制度性的因素以及市场机制的原因。历史性的原因主要包括:城乡二元体制使教育发展更加不公平、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两个方面。制度性的原因主要包括: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教育政策中的“城市优先取向”、长期以来实行的“精英教育”、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四个方面。市场机制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场机制是弱势地区、弱势学校和弱势人群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民间资本的逐利性可能严重损害教育公平和公共利益、教育部门和学校追求效率影响教育公平。以上就是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原因介绍。由于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首先,要全面把握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了解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教育公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其次,在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政府的责任,教育公平应该成为政府的基础性理论诉求,应该把教育公平作为其所追求的目标,而不应成为教育公平的损害者。再次,明确了政府应承担的责任,接着就是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向着公平的方向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加大政府的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二加快城乡一体化消除二元结构、三公共教育政策应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四建立弱势补偿制度、五公共教育政策实行一定的倾斜、六加强对教育腐败与教育特权的监督。以上通过对教育公平的基本理论、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政策措施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教育公平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国家的公共政策,只有首先从公共政策入手,才能切实解决好教育公平问题。
【关键词】:和谐社会 教育公平 问题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521
【目录】:
  • 中文摘要10-12
  • 英文摘要12-15
  • 前言15-21
  • (一) 选题理由15-17
  • 1. “和谐社会”的提出15
  • 2.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15-16
  • 3. 和谐社会呼唤教育公平16-17
  • (二) 文献综述17-19
  • 1. 期刊类综述17-18
  • 2. 著作类综述18-19
  • (三) 论文角度、思路及写作方法19-21
  • 1. 论文写作角度及思路19-20
  • 2. 论文的写作方法20-21
  • 一、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概述21-29
  • (一) 教育公平的内涵21-24
  • 1. 公平的涵义21-22
  • 2. 教育公平的涵义22-24
  • (二) 教育公平的特点24-26
  • 1. 教育公平具有历史性的特点24-25
  • 2. 教育公平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特点25-26
  • 3. 教育公平具有主观性的特点26
  • (三)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关系26-29
  • 1. 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在总体上是相关的27
  • 2.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非直接相关性27-29
  • 二、我国的教育公平现状29-45
  • (一) 我国政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努力和成就29-34
  • 1. 教育公平的法律保障29-30
  • 2. 当代中国的主要教育政策30-33
  • 3. 由国家组织的教育扶贫工程33-34
  • (二) 教育不公平性的具体表现34-45
  • 1. 城乡差距35-37
  • 2. 地区差距37-39
  • 3. 阶层差距39-40
  • 4. 校际之间的差距40-45
  • 三、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原因分析45-54
  • (一) 历史原因45-47
  • 1. 城乡二元体制使教育发展更加不公平45-46
  • 2.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46-47
  • (二) 制度性原因47-51
  • 1. 教育资源配置失衡47-48
  • 2. 教育政策中的“城市优先取向”48-49
  • 3. 长期以来实行的“精英教育”路线49-50
  • 4.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50-51
  • (三) 教育领域里市场机制的介入51-54
  • 1. 市场机制使弱势地区、弱势学校和弱势人群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52
  • 2. 民间资本逐利性可能严害教育公平和公共利益52-53
  • 3. 教育部门和学校追求效率不当影响教育公平53-54
  • 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54-62
  • (一) 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54-55
  • 1. 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54-55
  • 2. 和谐社会的特征55
  • (二) 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的关系55-57
  • 1.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56
  • 2.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56
  • 3. 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56-57
  • (三) 教育公平应该成为政府的基础性理论诉求57-59
  • 1. 公共行政学倡导把公平作为公共行政所追求的目标57-58
  • 2. 政府不应该成为教育公平的损害者58-59
  • (四) 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措施59-62
  • 1. 加大政府的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59
  • 2. 加快城乡一体化,消除二元结构59-60
  • 3. 公共教育政策应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60
  • 4. 建立弱势补偿制度60-61
  • 5. 公共教育政策实行一定的倾斜性61
  • 6. 加强对教育腐败与教育特权的监督61-62
  • 结束语62-64
  • (一) 结论62-63
  • 1. 坚持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取向62
  • 2. 用开阔的视野看待教育公平问题62-63
  • (二) 我国教育事业正在向公平性方向发展63-64
  • 1. 我国推进免费义务教育的日程表63
  • 2. 坚定实现教育公平的信心63-64
  • 参考文献64-70
  • 致谢70-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1-7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红;;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李应龙;;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J];求索;2005年12期

3 杨静;徐廉;宋江洪;王晨;;试论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石[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沈琼;;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基石[J];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21期

5 滑宗怀;;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奠基石[J];河套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牛瑞杰;;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的思考[J];甘肃科技;2008年23期

7 陈成文,曾武成;教育公平与建设和谐社会[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3期

8 魏京明;;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吴正俊;俞萍;;实现教育公平,夯实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陈大勇;;教育公平视野下的政府责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莲洁;;公开 公正 公平——高招录取工作永恒的主题[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2 黎吉秀;;对我国西部教育公平问题与政府职责的认识与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祖超;;实现教育公平为构建和谐湖北服务研究报告[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余丹;;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刍议[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韩庆华;;和谐社会中成人教育功能新论[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建;;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社会流动视野下的农民教育问题研究[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程细平;;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和谐社会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丽;;论因材施教与课堂教育公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9 丘利进;;浅论教育公平与民办教育[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10 肖明华;冶进海;;民办学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谐作用[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注教育公平[N];大连日报;2005年

2 梁发芾;城乡考生比例是衡量教育公平的尺度[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3 董健;奥巴马的“礼单”与人类的公平梦想[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本报记者 胡洪月;教育公平[N];河北农民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马小丽;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和谐发展[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周兆军;期待教改新局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倪蔚薇;教育公平,看高位均衡[N];无锡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刘淼;纵深推进素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N];青岛日报;2009年

9 张文铨;推动教育先行促进教育公平[N];闽北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蒋廷玉 本报实习生 葛灵丹;教育公平,如何变薄弱点为着力点[N];新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淼;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 甘剑锋;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蒋云芳;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以促进公平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8 谭德宇;当代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何影;利益共享的理念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东旭;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薛霞;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3 唐露;促进和谐性教育公平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钱薇;论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教育公平[D];苏州大学;2006年

5 李颖;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珊珊;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骆娟;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孙丽娜;论基础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河南大学;2008年

9 赵彦宏;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冬平;用教育公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74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974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9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