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学习型师生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3 20:48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关系,一切教育的行为和结果最终是在师生的关系中实现并获得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知识经济的提出,对于高等院校师生关系的问题探讨进入了一个新的背景。本研究从高校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师生关系,以期对高校发展提供一点有意义的参考。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概括介绍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分析区别于传统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并阐述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建构意义;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后现代知识观、建构主义心理学,社会互依论等多个学科的视角对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通过对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证建立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从而为构建学习型师生关系提供现实依据。另外,本文选取西南联大作为案例分析,提取建立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实践经验。本文最后提出构建学习型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树立现代大学理念是学习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前提,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是其保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本,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是着力点,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是学习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关键。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状况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3 研究方案
3.1 研究思路与目的
3.2 方法研究
4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4.1 重点
4.2 难点
4.3 创新点
第二章 高等院校学习型师生关系概述
1 高等院校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内涵
1.1 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学习观
1.2 高等院校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内涵
2 高等院校学习型师生关系的特征分析
2.1 民主性
2.2 双向性
2.3 合作性
2.4 创新性
3 构建高校学习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3.1 深化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
3.2 有助于高校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
3.3 促进大学校园创新型人才培养
3.4 有助于增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第三章 构建学习型师生关系理论基础
1 学习型组织理论提供学习型师生关系的理论背景
1.1 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学习人"
1.2 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启示
2 后现代知识观蕴含生成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内在可能
2.1 后现代知识观与教学观的重新定位
2.2 后现代知识观对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启示
3 建构主义心理学指向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内在动力
3.1 建构主义心理学与创造性学习
3.2 建构主义心理学对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启示
4 社会互依性理论透视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存在方式
4.1 社会互依性理论与团队合作
4.2 社会互依性理论对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启示
第四章 构建学习型师生关系的现实依据及原因分析
1 高校师生关系现状
1.1 观念偏差,师生之间存在学习智障
1.2 关系淡漠,师生互动存在失真现象
1.3 认同感缺失,师生组织关系异化
2 高校师生关系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大学精神缺失
2.2 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误区
2.3 师生群体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3 小结
第五章 实证分析——西南联大学习型师生关系的经验借鉴
1 拥有共同愿景——知识救国
2 改善"心智模式"——学术自由
3 追求"自我超越"——探究性教学
4 拥有团队学习——兼容并包
5 分析和讨论
第六章 构建学习型师生关系有效途径
1 树立现代大学理念是前提
1.1 确立终身教育理念
1.2 构建学习型精神文化
1.3 打造师生的共同愿景
2 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是保障
2.1 创建学习型校长
2.2 创新教育管理
2.3 拓宽师生交流平台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本
3.1 实行课程综合化
3.2 建构团队学习的有效形式
4 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是着力点
4.1 树立全新学生观
4.2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
5 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是关键
5.1 学习型教师的角色定位
5.2 完善教师进修和培训制度
5.3 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及激励制度
6 余论,对研究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972692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状况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3 研究方案
3.1 研究思路与目的
3.2 方法研究
4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4.1 重点
4.2 难点
4.3 创新点
第二章 高等院校学习型师生关系概述
1 高等院校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内涵
1.1 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学习观
1.2 高等院校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内涵
2 高等院校学习型师生关系的特征分析
2.1 民主性
2.2 双向性
2.3 合作性
2.4 创新性
3 构建高校学习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3.1 深化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
3.2 有助于高校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
3.3 促进大学校园创新型人才培养
3.4 有助于增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第三章 构建学习型师生关系理论基础
1 学习型组织理论提供学习型师生关系的理论背景
1.1 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学习人"
1.2 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启示
2 后现代知识观蕴含生成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内在可能
2.1 后现代知识观与教学观的重新定位
2.2 后现代知识观对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启示
3 建构主义心理学指向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内在动力
3.1 建构主义心理学与创造性学习
3.2 建构主义心理学对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启示
4 社会互依性理论透视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存在方式
4.1 社会互依性理论与团队合作
4.2 社会互依性理论对学习型师生关系的启示
第四章 构建学习型师生关系的现实依据及原因分析
1 高校师生关系现状
1.1 观念偏差,师生之间存在学习智障
1.2 关系淡漠,师生互动存在失真现象
1.3 认同感缺失,师生组织关系异化
2 高校师生关系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大学精神缺失
2.2 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误区
2.3 师生群体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3 小结
第五章 实证分析——西南联大学习型师生关系的经验借鉴
1 拥有共同愿景——知识救国
2 改善"心智模式"——学术自由
3 追求"自我超越"——探究性教学
4 拥有团队学习——兼容并包
5 分析和讨论
第六章 构建学习型师生关系有效途径
1 树立现代大学理念是前提
1.1 确立终身教育理念
1.2 构建学习型精神文化
1.3 打造师生的共同愿景
2 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是保障
2.1 创建学习型校长
2.2 创新教育管理
2.3 拓宽师生交流平台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本
3.1 实行课程综合化
3.2 建构团队学习的有效形式
4 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是着力点
4.1 树立全新学生观
4.2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
5 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是关键
5.1 学习型教师的角色定位
5.2 完善教师进修和培训制度
5.3 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及激励制度
6 余论,对研究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972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9726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