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大学生边缘群体及其教育引导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0 13:36

  本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边缘群体及其教育引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边缘群体 排斥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各高等学校中游离于大学生主流群体之外的边缘群体不断增多。由于他们自身存在某些缺陷或软肋而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忽略或排斥,进而无法与其他同学一样分享教育资源和感受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大学生边缘群体的出现是内部和外部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否及时有效地对大学生边缘群体进行教育引导,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关系到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通过运用调查问卷、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当前大学生边缘群体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具体原因,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就高校在教育引导大学生边缘群体中如何发挥作用提出了一定的见解,以求对大学生边缘群体教育和帮扶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共分为绪论和正文四部分。 绪论。这部分主要包括研究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并全面梳理和评述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边缘群体的文献资料,阐明了本选题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的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是对大学生边缘群体的概述。本部分主要目的是界定大学生边缘群体的基本概念。以“边缘化”理论和社会学意义上的“边缘群体”概念为基础,概括出大学生边缘群体的基本内涵;对“大学生边缘群体”与“大学生弱势群体”、“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大学生困难群体”等相关范畴加以区分;对大学生边缘群体进行分类并阐述大学生边缘群体的主要特征,以明确大学生边缘群体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部分是大学生边缘群体的行为表现、后果与原因分析。本部分主要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和访谈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出大学生边缘群体在学业、心理、实践活动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情况,并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边缘群体自身等角度进行原因分析并阐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为下文提出教育引导的具体措施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是梳理大学生边缘群体教育引导的理论依据并与本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思考。本部分在阐明加强边缘学生教育引导的意义之后,重点介绍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关怀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本课题研究铺陈理论基础,并与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紧扣起来加以分析。 第四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在引导教育大学生边缘群体中的路径探析。主要从情感关怀、心理疏导、管理方式和育人方法的优化、家校互动、实践锻炼等角度提出具体的帮扶对策,以期达到引导边缘学生融入大学生主流群体的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本文编号:1207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07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3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