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调整困境与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调整困境与路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学科专业调整 新建本科院校 困境 路径 转型
【摘要】:为响应国家高教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获取最优的位置,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实现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转型意味着学科专业的结构性调整,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调整面临内涵建设践行难、模仿容易创新难、理念虽好落实难等困境。摆脱困境需要形成由"管理型"到"治理型"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建设"科学发展型"的领导班子,培育"双素质型"的教师队伍,发展"关联型"的学科专业群。
【作者单位】: 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 龙岩学院博士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A13476S)
【分类号】:G649.21
【正文快照】: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的致辞指出: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继管理体制改革和扩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变革,其中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院校。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在办学层次上实现由专科向本科转变之后,还要与老牌本科院校及其他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国卿;方明;陈海燕;;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李建华;;强化科研: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年05期
3 范爱华;;专业认证与专业评估之辨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年11期
4 谢凌凌;;透视新建本科院校的三重发展困境[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5期
5 聂伟;;关于将新建本科院校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探讨——兼论职业教育的边界[J];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东敏;;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认证的实施策略[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2 夏明忠;;新建本科院校走现代职业教育道路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06期
3 佘远富;王庆仁;周福才;;高校内部专业建设水平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4 张君诚;王逢朝;许明春;;转型中的回归:新建本科院校生态定位的再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年04期
5 黄知学;;新生代本科院校科研课题档案的编研[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6 许育东;陈翌庆;石敏;周汉义;贾冲;;构建面向专业评估与认证的材料物理专业课程体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曲艺;;我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5期
8 韦弘;黄伟军;魏莹莹;;高等教育专业评估研究进展理路与发展趋向[J];煤炭高等教育;2009年06期
9 王庚华;谢寅波;王君;莫欣;;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10 吴承祯;;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谢凌凌;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战略”的构建、运行与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闫智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敏;美国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2 俞佳君;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评估组织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玉娟;关于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机制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吕丽华;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5 郭英莉;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6 魏晓艳;技术本科院校工程类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燕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8 胡睿;错位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实现跨越发展的合理路径[D];山西大学;2013年
9 许荣花;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玉婷;高焕祥;;强化教育质量保证:若干教育认证评估方法的探析与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傅大友;;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李茂国,张彦通,张志英;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注册工程师认证制度的基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4 孔寒冰,邹晓东,王沛民;工程教育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初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5 韩延明;;创新新建本科院校管理体制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6 王玉丰;;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蓬勃兴起的原因探微[J];高教探索;2010年06期
7 谢和平;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融合与跨越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03期
9 何锦昌,劳汉生;对高等专科学校办职业教育的思考[J];高教探索;1996年04期
10 韦洪涛;吴鹏;;也论高等学校的定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益众;[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祖斌,黄晚意,许长才;地方高校如何适应学科专业调整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J];咸宁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杨季夫;;区域性综合类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改革探微[J];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3 鲁娟;郭玉峰;;中美本科专业调整机制对比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年05期
4 王森;;专业调整要全面考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8年02期
5 黄鹤厅;;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对工科专业调整之浅见[J];江苏高教;1989年01期
6 杜敏而;;专业调整中出现的新问题[J];教育与职业;1995年08期
7 ;进行专业调整与布局应考虑的几个问题[J];江苏高教;1996年03期
8 李正金,赵耀军;适应需求 进行专业调整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地质教育;1997年04期
9 李怀宇;当前进行专业调整的思考[J];云南高教研究;1999年02期
10 徐向荣;对建筑工程系专业调整的探讨[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正金;赵耀军;;适应需求 进行专业调整的实践与效果[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继安;学科专业调整:别调走了“音”[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今年高校增设新专业[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陈婉婉;专业调整 能否只看市场脸色?[N];安徽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段e,
本文编号:1285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8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