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教学模式同质化的表征、原因与对策
本文关键词:我国大学教学模式同质化的表征、原因与对策 出处:《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大学教学模式呈现出同质化倾向,主要表现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教轻学、缺乏互动的教学行为,重结果轻过程、重量轻质的教学评价等方面。造成大学教学模式同质化的原因包括对大学教学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明确,大学教学与社会实践、科学发展前沿相疏离,大学教学创新缺乏内在动力,大学教学改革缺乏必要的制度环境。改变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教学模式同质化现象,必须在充分认识大学教学模式改革作用的基础上,确立创新教学的哲学观念,建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开放性教学内容体系,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倡交往—对话式大学师生关系,创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Abstract]:The teaching model of our country presents the tendency of homogenization ,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teaching idea of knowledge as the center , the weight teaching of light science , the lack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behavior , the light process of the heavy result and the light weight of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一般项目“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的非同质化研究”(项目编号:09YJA88013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7
【正文快照】: 同质化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川大学同质化的现象也非常明显。《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大学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对何为大学同质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彩晨;;论大学趋同现象[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04期
2 马志远;孟金卓;严峻鹏;;教学互动对教学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上海一所地方大学的实证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2期
3 高新发;改革大学教学模式 培养大批创新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4 余秀兰;龚放;张红霞;曲铭峰;;教授承担本科教学的困境与出路——来自全国八所一流大学的观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5 宋秋前;潘爱珍;;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调查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05期
6 石邦宏;王孙禺;袁本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趋势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7 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8 党亭军;;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做些什么——对现行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15期
9 奚丽萍;;教育同质化现象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05期
10 周作宇,熊春文;大学教学:传统与变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晓飞;陈光;钱付平;;知识再现法在安全学原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王崇彩;胡月英;;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实践课程多维考核模式探讨——以市场营销学课程设计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郭丽娜;;多元化背景下地理教学改革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7期
4 童燕顺;;浅谈高职物理教学改革 加强学生能力培养[J];才智;2010年16期
5 党亭军;阿拉坦巴根;;主体教育理念下大学生的角色定位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1期
6 杨艺;翟丽红;;“两课”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应具备的素质和发挥的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吴凤玲;;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谢周亮;;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8期
9 贾春玉,韩光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人才的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10 王崇彩;胡月英;;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以品牌管理课程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皮国萃;;基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周玉容;教学型大学质量经营:理论与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宋燕;大学教学学术及其制度保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冯平;压抑与超越:高校管理异化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明宇;组织知识共享视野下的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6 周玉容;教学型大学质量经营:理论与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琛钊;基于KVC的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徐小丽;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汪凤婷;重庆市一般本科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对生物专业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亚南;我国普通高校发展定位趋同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鄢红春;大学文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永刚;宁夏高等教育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吕丽;“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课教学效果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8 齐晶莹;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D];温州大学;2010年
9 邵海霞;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刘娟;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2 钟志贤;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刘春燕;钟志贤;;论学习环境中教师——学习者角色与关系的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4 俞俏燕;邬大光;;我国高等院校趋同现象解析——以单科性院校发展为例[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1期
5 党亭军;;高等教育中的七种缺失及弥补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年01期
6 张楚廷;;大学里,什么是一堂好课[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7 钟志贤,张琦;论学习环境中资源、工具与评价的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8 关颖婧;袁军堂;;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11期
9 马陆亭;迈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政策选择[J];江苏高教;2000年03期
10 杜智萍;;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行者无疆;;我们可以做点什么?——评《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4期
2 张忠华;;论影响我国大学教学模式变革的因素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8期
3 耿冰冰;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Z1期
4 范义臣;大学教师育人观念之我见[J];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李献斌;浅谈教师素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农业教育;2003年06期
6 曹连众;;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张效赤;寇荷超;;试论大学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24期
8 李鹏银;;论大学教师礼仪与职业道德修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成黎明;黄艳;;大学教师教学以人为本之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7年01期
10 王珂;卢曼萍;;论大学与大学教师[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乃桂;;追求卓越、制度建设与大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杜屏;李琳琳;;大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分析——基于3所“985”高校的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腾;;西欧中世纪大学教师的角色及启示[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陈媛;;我国大学教师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焉华;王树京;孙艳;;大学教师师德教育观[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6 杨慧敏;七十三;;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调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刘兆吉;;大学教师的威信及师生关系[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8 况迎辉;宋爱国;;学习与研究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9 张治中;;掌握信息技术是21世纪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虹;;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性别和年龄差异[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学系教授、系主任 蔡江南;现在如何教书育人[N];解放日报;2009年
2 徐敏;一心教书是“毁灭自己”?[N];解放日报;2011年
3 王彬彬;大学教师讲课好坏不被看重[N];南方周末;2008年
4 武洁;大学教师理应主动参与学生就业工作[N];贵州日报;2009年
5 甘勃 江道辉 (本报记者 甘勃);科学商店“量身”打造社区科普服务[N];大众科技报;2009年
6 南京大学 顾肃;大学教师面临精力问题和质量问题[N];社会科学报;2006年
7 通讯员 陈胜伟 本报记者 朱振岳;“谈恋爱”讲座缘何在高校受热捧[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大阪;日重视大学教师教学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英教;英大学教师老龄化日趋严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杨蓉;重塑大学教师的人文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金凤;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论[D];西南大学;2010年
2 潘奇;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研究:1100-197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薛绍聪;大学主体间文化的缺失与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宛;美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向度的历史考察(二战后~199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区柏权;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夏敏;我国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的评价与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马苓;教师的组织承诺对组织公民行为及大学绩效的影响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坤;大学教师教育素养及其养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阳春;大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形成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3 蒋福玲;大学教师和谐管理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海燕;大学教师科研评价目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罗婷;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苏;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百年回顾[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成黎明;论大学教师教学以人为本[D];湖南大学;2005年
8 王莹;大学知识产权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李文涛;大学教师绩效考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王静静;大学教师课程意识的现状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81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38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