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维度审视与反思
本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维度审视与反思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多个维度和视角重新审视和反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指导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有裨益。从生态学视角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化、被动化疏离了整体生态;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来看,人的类本质、社会本质、内在本质分别阐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规律性和实效性;从"增权赋能"理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策略体现在相信并激发学生潜能、创设情境、积极利用高校社团。
[Abstract]: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perspective to re-examine and reflect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guide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be of great advantage. From the ecological perspective, patter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passive alienation of the whole ecosystem; from Marx'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class nature and social nature of human nature. Explain the neces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gularity and effectiveness; from "empowerment" concept,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f creating situations in trust and stimulate students' potential, and actively use the university community.
【作者单位】: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项目编号:115GG8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1
【正文快照】: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空前变革时期,多元文化的冲突碰撞和融合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多元的文化环境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多元价值观念正通过诸多途径影响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机制已失去了原本意义上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苏新连;;安妮·普鲁的小说《老谋深算》的生态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张颖;单建国;;人 自然 生态——析《狼群中的朱莉》的生态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刘颖;;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原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陈大为;;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小说《力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严晓慧;;艾特玛托夫对现代文明生态危机的文化批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7 王小燕;;剥去文明外衣后,人类的生存境况——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热爱生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8 沈长艳;;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白鲸》的生态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9 张淑军;;分析“分界线”在《啊,拓荒者》中的寓意和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10 高智艳;;诗意的栖居——生态视阈下的《白苍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颖;但汉彪;;《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王艳萍;;荒野情结与草原大命——《熊》和《狼图腾》的生态思想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曾玲;;《钟形罩》下女性的反叛——对《钟形罩》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文艳;;《浮现》中的生态主义表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颖;;华兹华斯田园诗的美学风格[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志清;;王维的生态观及其诗的生态形质[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二辑)[C];2006年
7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耿潇;;劳伦斯的小说与生态伦理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国清;;诗歌与治疗: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3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长顺;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洪娜;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加里·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金春平;边地文化视野下的新时期西部小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希望;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培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透视《野性的呼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燕燕;审美走向荒野[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4 金鑫;生态美学视域下中国生态主题电视纪录片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任伟玉;论生态电影的文艺美学内涵[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6 余吉林;大漠诗情与家园之梦[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黄放华;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生态智慧[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8 梅冰;罗伯特·弗罗斯特生态意识中的矛盾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崔焕;《愤怒的葡萄》中斯坦贝克生态思想的解读[D];辽宁大学;2011年
10 段晓茜;来自女性与自然的呼唤[D];辽宁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昕;王立群;;严肃游戏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2 孙为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3 颜吾佴;;由大学生刑事案件引发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7期
4 林丰;;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郑媛媛;;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发展之浅见[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6 胡一乔;;论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及其实施途径[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2期
7 陈立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2期
8 刘红旗;王秀丽;;传统文化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伍处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引领青年学生成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5期
10 马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旭阳;郭晋林;张静;;运用情景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探索[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4 刘凤娥;侯慧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互动关系探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5 王璐瑶;;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6 刘超;;大学生健全人格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7 李守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关系的理性解析[A];江苏航海2010年第4期(总第85期)[C];2010年
8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9 孟根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论——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有机教育看[A];后现代哲学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周更生;;积极探索适应民办高校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海舰队某观通旅政委 李建海;要善于激发大学生士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期待感[N];解放军报;2008年
2 记者 阿孜古丽;我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N];西藏日报;2009年
3 四川农业大学 丁林;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五个统筹”[N];光明日报;2009年
4 格尔玛;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N];新疆日报(汉);2009年
5 甘祥;构建“模块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N];战士报;2010年
6 倪光辉 郝悦 周琳;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境界[N];人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张剑雯;我省23家高校社团环保公益项目获资助[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8 孙颖 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体验幸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胡丽 合肥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较研究的意义[N];安徽经济报;2010年
10 孙宏斌 南京审计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种解读[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慧;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景春;中国大学理念的文化哲学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郑自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廖运生;大、中学生正义感培育的困境与出路[D];南昌大学;2010年
6 王艳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丹;蒋南翔德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8 宋志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9 徐丽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红霞;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社团文化建设[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娜;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心理倾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D];兰州大学;2011年
3 郭沛霖;从传播学角度探索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4 韦顺国;新农村建设中广西山区少数民族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潘晓芩;心理学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感动中国》[D];河南大学;2011年
7 张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张莹;浅谈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因材施教[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涂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时滨;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探索[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381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38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