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演唱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流行演唱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 出处:《人民音乐》2012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流行音乐 流行歌曲 高等艺术院校 专业技能 课程设置 整体优化 音乐剧 曲式分析 学生 星海音乐学院
【摘要】:正前言流行音乐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再度崛起以来,这种易被接受、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的艺术形式开始成为社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整体文化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不断进步,流行歌曲的社会影响也不断提高,社会需求越来越大。由于发展形式的趋势,流行演唱专业作为一门全新的专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列入高等艺术院校的教育体系中。
[Abstract]:The popularity of popular music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culture since China ' s rise in 1980s in the 1980s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verall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society , the social impact of popular songs has been increasing . As a result of the trend of the form of development , popular singing professional is a brand - new major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higher art colleges in the early 1990s .
【作者单位】: 沈阳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
【基金】:沈阳音乐学院院级课题科研编号:2010KYB56
【分类号】:J616-4;G642
【正文快照】: 前言流行音乐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再度崛起以来,这种易被接受、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的艺术形式开始成为社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整体文化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不断进步,流行歌曲的社会影响也不断提高,社会需求越来越大。由于发展形式的趋势,流行演唱专业作为一门全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礼仁;覃巍;;浅析音乐剧对我国流行音乐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S1期
2 刘诗嵘;我对流行音乐的一些看法[J];人民音乐;1991年01期
3 张阿牧;;陈蝶衣“南屏晚钟,随风飘送”[J];词刊;2007年12期
4 刘诗嵘;“用更好的材料做成的”——谈谈美国音乐剧的音乐[J];人民音乐;1987年07期
5 孙远;;课堂里的流行音乐[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年06期
6 张梦雅;;为什么大部分流行歌曲长均为3分半钟[J];世界文化;2010年02期
7 陶建光;;台湾流行音乐“代代都有自己的歌”[J];云岭歌声;2000年02期
8 徐文;;审视当代大学生的流行歌曲情结[J];艺术教育;2007年06期
9 李江峰;愤激和叫板应该缓行[J];文学自由谈;2005年05期
10 毛诗奇;;云岭劲飙流行风[J];民族音乐;200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德;;在乐趣中成长——谈谈“和声与曲式分析课”的教学探索[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崔青山;;校园流行音乐与当代大学生心理[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林荣钦;;对当代流行歌曲中歌词低俗化现象的反思[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勇;;上海三四十年代流行歌曲成因发展概述及其历史价值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5 卢红梅;;让流行歌曲走进音乐教学课堂[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刘述贵;;流行歌唱嗓音的科学施教[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杨瑞庆;;群众歌咏和流行歌曲[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8 陈伟;陈正勇;;20世纪早期中国流行歌曲的文学性[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徐玲;;流行乐坛上的“复古”元素[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10 张武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流行音乐产制研究—以李宇春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宋莉;把长春打造成“青少年流行音乐”发源地[N];长春日报;2009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孟菁苇;流行音乐 经风沐雨见彩虹[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3 王轶男;网络“歪唱”适可而止[N];兰州日报;2005年
4 金兆钧;2007年流行音乐一瞥[N];音乐周报;2008年
5 潘凤亮;流行音乐不必拒绝网络歌曲[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林易;流行歌曲与流行音乐[N];大众科技报;2001年
7 邬焕庆、胡锦武、万一 周婷玉;内地流行音乐:弱冠之年,依然很“弱”?[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许艳;让音乐课堂也“流行”起来[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金兆钧;给点阳光就灿烂[N];文艺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欢;白丽萍教流行音乐十年梦圆[N];音乐周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王丽慧;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D];复旦大学;2007年
3 范秀娟;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傅显舟;音乐剧歌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赵民;歌唱背后的“歌唱”[D];复旦大学;2008年
6 付菠益;宣泄的仪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张q,
本文编号:1383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383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