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1 05:17

  本文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研究 出处:《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研究型大学 教师 胜任素质 模型


【摘要】:将胜任素质理论引入研究型大学教师管理工作,探索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现代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对于当前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素质模型。该模型包括基础素质、教学能力、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等维度,并对胜任素质模型在研究型大学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Abstract]:The competency theory into the management of research university teachers, to explore the competency model of modern university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curren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of high level,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university. On the basi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competency model through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of the model. Including the basic qualitie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eaching ability, research abil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etency model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research university teachers.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人事处;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基金项目“基于胜任力的研究型大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D10J00010)的支持
【分类号】:G645.1
【正文快照】: 研究型大学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1]。建设研究型大学是实现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昱;戴良铁;熊科;;高校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J];高教探索;2006年04期

2 张松;吴伟;;研究型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置问题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年Z1期

3 姚蓉;;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30期

4 张大伟;;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文献综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4期

5 陈亮;张元婧;;教师胜任力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J];人才开发;2009年01期

6 张庆;任盈盈;;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6期

7 汤舒俊;刘亚;郭永玉;;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06期

8 任嵘嵘;史学军;齐西伟;王金玲;惠兴杰;景华艳;王鑫;;河北省高校教学型教师胜任力模型[J];中国教师;2007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娄小韵;;浅谈幼儿园教师胜任力——以指导幼儿阅读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黄俊;武智慧;胡晓晨;;论健康型高职院校关键岗位胜任特征指标体系的构建[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赵红蕊;;研究型大学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模式研究[J];测绘通报;2010年04期

4 刘阳;焦霖;;基于CMM的软件教师教学能力成熟度模型STCMM[J];福建电脑;2009年08期

5 刘叶云;李雪;;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6 刘钦瑶;葛列众;刘少英;;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7 陈建文;王滔;;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8 牛端;张敏强;;高校教师胜任特征:O*NET工作分析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9 任伟宁;王颖;;试论地方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发展体系的构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郭文臣;杨宁;何婷婷;;研究型大学教授考评指标体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沛;陈淑娟;;中学教师工作胜任特征模型的初步建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本旭;中国休闲体育俱乐部指导员胜任特征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雷忠;我国高校人才战略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陈鸿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张长城;中学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希波;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戴瑜;中小学校长胜任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欣;中小学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检验[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许安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0 徐继红;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琴;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业绩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陈石;高校硕士研究生胜任特征模型与培养绩效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刘园园;高校辅导员鉴别性胜任力状况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王静;汉语国际教师胜任力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裴海;育红小学绩效考核工作改善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王彦云;护理学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何秋菊;西南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胡庆淑;北京林业大学教师胜任力素质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周敏;基于胜任力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冀虹飞;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流程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凤春;学校管理者胜任力研究及其成果应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 郄海霞;;美国主要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3 李寿德,李垣;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4 李明斐,卢小君;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刘钦瑶;葛列众;刘少英;;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江红岩;;从伯克利管理视角谈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绩效评估[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01期

7 李群;彭琼芝;王维平;朱一凡;;研究型大学教师素质需求浅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年04期

8 王嘉毅;教学质量及其保障与监控[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9 舒莹;;教师胜任力研究综述[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张序余,施毅;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浅探[J];江苏高教;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剑雄;只讲课的教师在大学应有何地位[J];散文百家;2005年10期

2 陈慧;刘济科;;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优化[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02期

3 翁伟斌;重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十种对策:来自波伊尔本科教育委员会的建议[J];全球教育展望;1999年06期

4 郑家茂,潘晓卉,丁德胜,徐悦;构建研究型大学师生互动本科教学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5 柯炳生;;研究型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论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05期

6 张薇;;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浅析[J];网络财富;2009年04期

7 王卓亮;前瞻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J];石油教育;2004年02期

8 来茂德;;发挥研究型大学优势 推进本科研究性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17期

9 潘永华;我国研究型大学战略发展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5期

10 朱军文,马晓娜,潘艺林,何仁龙;论本科教育在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战略地位[J];化工高等教育;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娄成武;;研究型大学管理模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姚玲;周星;许爱伟;;试述研究型大学与培养高层次来华留学生[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3 雷玉双;;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建设[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岳利民;;研究型大学生理学教学的初步探索——细胞生物电活动教学片断实录[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朱胜军;;论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潘黎;刘元芳;;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型国家中的角色定位[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7 刘福江;吴信才;郑贵洲;郭际元;;“研究型学习”模式在研究型大学GIS专业人才教育中的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段远源;冯婉玲;;研究型大学教材建设相关问题思考[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9 何勇;裴晶莹;罗圣国;熊楚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督导工作信息化管理初探[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刘向兵;梁敬芝;;本科教育质量与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敬农 通讯员 赵如江;研究型大学知识经济的发动机[N];科技日报;2000年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朱清时;在研究型大学创建一流学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赵秀红 翟帆;评估研究型大学还要看产学研结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记者 宋晓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研究型大学应承担起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使命[N];光明日报;2009年

5 徐维彬;建立符合研究型大学特点的评估制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记者 刘纯友;我省4亿元资金支持科大[N];安徽日报;2009年

7 ;中国科大探索一流研究型大学办学新模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 洪银兴;研究型大学要发挥建设作用[N];江苏经济报;2007年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郭传杰;研究型大学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功能[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李凝实习生李萌;研究型大学的核心是创新[N];科技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安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李正;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程妍;跨学科研究与研究型大学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殷朝晖;论国家科研体制建设与研究型大学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武学超;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任喜峰;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郭树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生态系统发展模型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朱军文;基于SCIE论文的我国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产出表现研究:1978-2007[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彦忠;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研究性教学理论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双云;中美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机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王义;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院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吕思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形成的教育政策基础及环境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高昀;论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规划[D];湖南大学;2005年

6 彭正明;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德育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李栋;论我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梁敏乐;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成果评价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赵博颉;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10 李俊义;我国西部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规划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08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08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2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