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关于音乐教学中民族乐器运用的现状及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1 05:32

  本文关键词:关于音乐教学中民族乐器运用的现状及研究 出处:《黄河之声》2014年1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乐器 音乐教学 运用


【摘要】:由于我国民族繁多,地域及习俗等存在较大差异,乐种上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因此民族乐器在演奏、宣传民族音乐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有关民族乐器的研究,却大部分集中在专业院校民族器乐教学等方面。民族乐器在教学中的开发、运用等问题探讨较少,尤其是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及教师音乐教育中关于开发民族乐器的问题甚少提到。本文以挖掘民族乐器、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为目的,以学校音乐教育为平台,以分析民族乐器自身优势及民族乐器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的现状为基础,探讨民族乐器在教学中的开发、运用问题,同时还将为国内各阶段音乐课堂提供教学理念、方式等方面的建议。
[Abstract]:Because of China's ethnic variety,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gion and the customs, with great richness of music, the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play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national music and so on. But the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research, but most concentrated in the professional schools of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development the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to explore the use of such problems is less,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on problems of music education and music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rarely mentioned. The mining of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promote national culture, cultivate students'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for the purpose of the school music education as a platform to analyze the present use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the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of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in the music teaching as the basi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in the teaching of the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application, but also for each stage of the domestic music class are provided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ideas, method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4;G642
【正文快照】: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音乐资源丰厚。音乐作为陶冶人类情操的主要工具之一,从诞生之初便融入人类生活,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乐器作为演奏音乐作品的主要工具,其设计、应用及演奏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由于我国民族繁多,地域及习俗等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英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阳;;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张宏;;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启示[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4 陈纪建;;三论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建构的方法论问题——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建构的反思[A];第五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孟伟根;;外来词的词义汉化和汉英词典的翻译[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坤坤;曾东京;;从《汉语熟语英译词典》看汉英熟语词典的编纂[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姬云鹏;刘裕昆;王宁川;;《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译文商榷举隅[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冬青;曹炜;;论成语“望文生义”义入典应当缓行——兼与陈璧耀先生商榷[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杨道富;杨鹏;;基于核心期刊的学术权力体系研究[A];中国高校学出版(Ⅱ)——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3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8 秦浩;中国行政审批模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何文毅;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志强;民族乐器厂为传播民族文化而努力——与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厂长沈博文一席谈[J];乐器;2000年06期

2 周大风;民族乐器的改革[J];艺术科技;2001年03期

3 薛秦丰;浅谈民族乐器中的中音声部乐器[J];当代戏剧;2004年04期

4 赵立德;;云岭乐苑溢芬芳——云南民族乐器的开发运用[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6年01期

5 毛特;;民族乐器的改革创新和工业设计[J];乐器;2007年12期

6 邹力宏;;民族乐器普及源自招徕器声[J];艺术教育;2008年10期

7 李守玉;王玉霞;;民族乐器“箜篌”还将奏响更美妙的乐章——中国民族乐器记实、评述与期待[J];学理论;2009年13期

8 黄文超;;浅谈我国的民族乐器的分类[J];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9 刘美汝;;关于民族乐器团体教学模式导入师范类高校的思考[J];发现;2010年12期

10 ;“全国四种民族乐器质量调查暨优秀声学品质奖、优质工艺奖评选”揭晓[J];乐器;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海冰;民族乐器出口忧思[N];江苏经济报;2000年

2 张丽娜;苏州民族乐器发奋中兴[N];消费日报;2008年

3 陆海冰;民族乐器出口堪忧[N];中国物资报;2000年

4 刘永辉;民族乐器之乡奏响商标强音[N];中国工商报;2014年

5 陆海冰;民族乐器出口为什么大幅度下降[N];国际商报;2000年

6 仲崇山 李仲勋;微缩民族乐器苏州问世[N];新华日报;2003年

7 徐涟;五百学生竞技民族乐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杨帆;民乐制作贴上“国家级”标签[N];苏州日报;2008年

9 特约记者 贾建军;肉孜·居买制作的民族乐器获国家专利[N];喀什日报(汉);2008年

10 李登攀;十年滥伐埋祸根 兰考乐器产业陷入取材危机[N];经济视点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英来;几种典型民族乐器木质共鸣体的声学振动性能检测与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志伟;民族乐器声源的空气声隔声评价频谱修正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郁新安;民族电乐器中电扩声弦乐器的设计探索与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夏洋;民族乐器录音中传声器选择方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4 张艺;苏式二胡的考察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闫少石;基于可用性研究的中国民族乐器新形制探索[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6 张晓东;二十世纪阮史通考[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张姝婷;论1956-1979年社会背景对笙曲创作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焦健;论阮的弹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司单;民族乐器用木质泡桐面板振动特性与模态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于楠;琵琶初级教学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08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08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3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