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研究 出处:《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微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其最重要的特点是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平等的开展互动。微博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尽快树立微博意识。高校应该开展培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使用和驾驭微博的能力,建立一支善用微博的骨干队伍。高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辨别真伪和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抵御不良信息侵袭的能力。高校必须及时研判和处置舆情,加强舆论引导,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Abstract]:Micro-blog is a carrier worth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s most important feature is conduciv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equal interaction. Micro-blog also poses a challenge to the work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should be carried out as soon as possible to establish micro-blog consciousnes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rai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use and control of micro-blo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od team with micro-blo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face all the students to carry out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to enhance students' authenticity and non ability,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resist the invasion of harmful inform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be judged and timely disposal of public opinion, strengthen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maintenance of campus security and stability.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基金】:2012年度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前景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1
【正文快照】: 2009年以来,微博在我国广泛流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微博用户规模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截至6月底,微博用户数量达到1.95亿,半年内增长超过两倍,增长率为208.9%。网民使用率从13.8%迅速提升至4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沈春明;优化高校德育课的教学过程[J];医学教育探索;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涧泉;论灌输[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筱璐;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何欢;互动德育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升臻,张华;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几个理论问题[J];理论与改革;2004年05期
2 陈龙;媒介全球化与公众媒介素养结构的调整[J];现代传播;2004年04期
3 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年05期
4 鲍海波 ,杨洁 ,王喜严;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J];新闻记者;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小玲;秦自强;柴续续;周永正;;利用微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理论;2011年21期
2 陈姗姗;赵建明;;浅议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华章;2011年22期
3 王舜;;浅析微博(MicroBlog)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才智;2011年18期
4 崔婧;朱蕾;;以微博为载体增强大学生教育力量[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8期
5 吴勇;;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6 张琳;;微博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赵聪锐;;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8 臧鹏;崔可伟;;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初探[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9 缠菁;门薇薇;;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与管理[J];中国轻工教育;2011年03期
10 董瑞虎;;大学生也要学点“理财”本领[J];教育与职业;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吴佳时;李健宁;;大学生无气力现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熊慧素;李宏翰;;恋爱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宋昕璐;陈友庆;;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陈佳琪;;大学生离传统文化有多远?[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王平;陶新华;;团体咨询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武青慧;;同伴性教育——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探讨[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周光凡;;大学生戏剧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术 金秋;六成大学生不知自己该干啥[N];中国妇女报;2005年
2 钟合;大学生“逃单”拷问学子诚信[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陈七三 李伦娥 欧阳鹏飞 张小攀 徐光明;把和谐社会精神送下乡[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记者 陈强;什么影响了大学生基层就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雪峰 实习生 陈丽;暑期大学生:欲做家教也不易[N];重庆日报;2005年
6 吴应海;大学生的脑子为何“不堪一洗”[N];重庆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孙忠法 仲筏;大学生让心理在七月毕业[N];中国人事报;2005年
8 谢晶晶 林以勤;“是是非非”话打工[N];常州日报;2005年
9 早报评论专栏葛剑雄;为什么大学生一定要住校?[N];东方早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杨艳玲;大学生勤工助学报酬怎么算?[N];大理日报(汉);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9 莫力科;大学生信息能力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金昕;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门苗;论大学生政治文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程葵;长沙地区大学生社会技能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吕鹏;重庆市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王绍强;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7 李明哲;大学生公民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白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宗桂;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王琦;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10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10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