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统”课程的“统计热力学”体系——国家精品课程“统计热力学”的知识体系
本文关键词:“热统”课程的“统计热力学”体系——国家精品课程“统计热力学”的知识体系 出处:《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国家精品课程 统计热力学体系
【摘要】:本文介绍内蒙古大学"统计热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的知识体系。该课程突破"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相对独立的传统教学格局,建立了以统计物理为框架,以系综理论为主线,以量子论为基础,融热物理宏观与微观理论一体的"统计热力学"新体系,出版了特色鲜明的教材和配套学习辅导书。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national quality curriculum knowledge system. The course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 of 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to establish a statistical physics framework on the ensemble theory as the main line, with quantum theory, melting heat physical macro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croscopic theory of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new publishing system,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supporting learning counseling books.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
【分类号】:O414.2-4;G642
【正文快照】: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简称“热统”)是我国高等院校本科物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研究物质有关热现象(即宏观过程)规律的理论物理课,也是普通物理“热学”的后续课。内蒙古大学“热统”教学组在20多年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逐步建立了以微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束开俊,周自斌;传感器与计算机相结合测量金属的热传导系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吴磊;功和热的统计描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3 石新军,朱旭宁;混合理想气体相对速率的方均根和平均值[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刘良桂,陈欣;电子热容量性质的另一种推导[J];保山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5 门福殿;理想气体分子的两种统计理论的比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6 胡家文,唐明林,殷辉安;改进的正则系综法对二阶Virial方程的推导[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7 孙元和;;负温下的热力学第二定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8 徐小华;非简谐振子自由能的微扰展开[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9 谭天荣;气体分子的两种平均自由程[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李一磊;刘福生;李永宏;张明建;马小娟;张继春;;弹丸高速穿透砂体的数值模拟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皓元;预混合氢氧焰燃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秦智袖;卡西米尔效应及其在幻影暗能量模型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二印;非理想单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系统中的动量几率分布函数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杜尚永;外场作用下的传质Maxwell-Stefan方程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胡登辉;非理想气体节流过程热力学研究及实践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6 胡燕伟;半导体晶体材料表面进电特性及电火花铣削加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李世春;中温烧结无铅X8R陶瓷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王立志;高师《热力学·统计物理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D];烟台师范学院;2005年
9 寻大毛;轨道角动量量子数的升降算符[D];湖南大学;2010年
10 许莹;大粒子数赫伯德模型的量子蒙特卡洛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英俊;李庆章;高学军;;动物生物化学国家精品课建设:体会与启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谢幼如;朱静静;董继燕;;教育技术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分析与展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3 陈向东,方呈祥,唐晓峰,郑从义,沈萍;重视每个建设环节铸造微生物学国家精品课程[J];微生物学通报;2005年05期
4 习友宝,王厚军,古天祥;国家精品课程《电子测量原理》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年09期
5 向本琼;王海龙;孙秀英;魏群;;浅谈“分子生物学实验”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6期
6 李娘辉;李玲;王小菁;黄胜琴;冷佳奕;;植物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1期
7 钱国英;;研究性实验的内容设计与实践——以“生化实验技术”课程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10期
8 韩锋;;熵增意味着能量的贬值[J];河池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李玲;;高职测绘类国家精品课程“GPS测量技术”建设[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年07期
10 刘君尧;王辉静;;校企深度融合 推动课程建设——以国家级精品课程《Linux操作系统桌面管理》为例[J];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晔;杨振坤;王建华;李瑞程;;彰显特色,不断创新,推进《电工电子技术》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2 鄢红;郭广生;张常群;;计算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严玉蓉;薛锋;宁平;童真;;面向工程教育的高分子物理[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4 裘琴儿;李建设;;国家精品课程《运动生物力学》网络教学建设研究[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王如竹;陈芝久;林文胜;;“制冷与低温原理”国家精品课程介绍[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6 丁成华;左铮云;韩立民;刘英锋;石强;程绍民;周志刚;王朝晖;方芳;李晶晶;郑绍勇;;《中医诊断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黄晓明;;东南大学《路基路面工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唐阿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代价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2 欧阳汝梅;教育技术学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吴美娇;国家精品课程与MIT OCW开放教育资源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邱林;医学类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建设及应用状况调查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彭慧;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6 钟达;知识可视化及其教学应用[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10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10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