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等教育系统演进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1 15:19

  本文关键词: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等教育系统演进发展研究 出处:《求实》2012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等教育系统 自组织理论 系统自组织 组织演进 发展进程 高等院校 演进过程 子系统 演进条件 非线性作用


【摘要】:正在系统学领域中,"发展"可被视为以组织化手段实现有序的演进过程。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同样可以被抽象理解为一个复杂系统的演进过程,高等教育发展阶段中遭遇的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可以在其演进实质、演进条件和演进形式分析中找到解答。因此,本文拟从自组织演进的角度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演进发展,期冀对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systematics , " development " can be regarded as organizing means to realize the orderly evolution process .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can also be understood a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a complex system , a series of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higher education , which can be found in the analysis of its evolution , evolution conditions and evolution . Therefore ,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 - organization evolution .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党委办公室;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Y200908677)
【分类号】:G640
【正文快照】: 在系统学领域中,“发展”可被视为以组织化手段实现有序的演进过程。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同样可以被抽象理解为一个复杂系统的演进过程,高等教育发展阶段中遭遇的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可以在其演进实质、演进条件和演进形式分析中找到解答。因此,本文拟从自组织演进的角度探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显元;;二元 多元 和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孙显元;;立足现代,继承传统,自由创新——评《方法学——科学发现的理论基础》[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胡志强;论力、能量和熵的概念在基础物理中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姜玲玲;;复杂性思维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胡兆胜;;科学创新中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的辩证关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胡志强;力、能量、熵及其相互关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7 于秀彬;复杂系统的自组织性分析[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8 徐通锵;思维方式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黄京飞,刘次全,王莹;分子进化研究:Ⅱ.5SrRNA序列的分形与分子进化的关系[J];动物学报;1992年03期

10 宋玉娥;;从耗散结构理论看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科学性[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海;杨光;余大亮;;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金沙能源系统开发的科学发展观初探[A];学成于思 行成于思——2005年度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7年

2 欧阳志远;;再论“循环型经济”与“节约型经济”[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3 陶迎春;;浅析量子阶梯与学科交叉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任世贤;;论网络时差[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2010)[C];2010年

5 任世贤;;网络数学模型的科学性与项目管理软件的网络定量分析——三种网络计划技术比较之五·网络所指篇(1)[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2010)[C];2010年

6 郝建宇;;热力学黑洞和时空的热力学性质[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0(8)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8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张玉海;;金沙能源开发战略的系统研究[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8 张玉海;;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金沙能源系统开发的科学发展观初探[A];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左芳;;世纪之交多样性世界文化里的中国影视——民族性与国际性背景下的女性叙事话语[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李志强;刘春梅;;基于耗散结构的企业家创新行为系统熵变模型[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仲山;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2 刘国平;经济系统进化及动因[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3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别传武;信息资源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方可;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D];清华大学;2000年

6 刘爱杰;耐力性竞速项目专项运动素质的整合[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7 匡安荣;“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朱伟东;区域经济集群研究——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演进[D];复旦大学;2003年

9 郭雯;技术范式转变时期企业的组织学习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王建明;多目标模糊识别优化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静萍;论老舍和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二元对立思维[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丁伟;始秩序,致混沌[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劲;“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和生态哲学意蕴[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武锁庆;人地协同进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5 李颖;针刺操作对人体协调度(相干度)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1年

6 柯闻秀;高校课程国际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7 杜萍;现代化中历史悲乐论论争及其启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希国;蛋氨酸锌对产蛋后期母鸡生产与非特异免疫性能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9 刘振;技术创新自组织系统理论及其应用[D];广西大学;2003年

10 陈淑静;柏格森的时间理论[D];河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红,韩文秀,李全生;基于熵与耗散结构的高等教育系统管理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别敦荣;论高等教育系统的社会支持、制约机制[J];教育发展研究;1996年04期

3 康翠萍;研究高等教育系统的逻辑起点与体系范畴[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4 徐力;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文化浅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焦建英;高等教育价值观念的冲突与整合[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秦小云,贺祖斌;论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22期

7 陈学飞;高等教育系统的重构及其前景——19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8 陈学飞;美国高等教育的调节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1990年04期

9 柴振荣;中小型公司与高等教育系统的相互联系[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4期

10 刘旭;“赫斯柏格矛盾”试解[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瑜;;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冲击:现象与本质的解读[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2 董泽芳;张国强;;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和谐发展[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3 汤晓蒙;;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自组织路径分析[A];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4 赵蒙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透视[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5 赵蒙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透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张德祥;;高等教育新跨越与大学“科学定位,,特色发展”[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7 马廷奇;;学术组织视野中的大学制度创新[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杨如安;;独立学院的转制研究[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9 王冀生;;深刻转变中的我国高等教育[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10 邢元敏;;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建胜 钱恂熊;重新明确特色型大学重要地位[N];科学时报;2009年

2 佘甲波;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分工合作”培养人才[N];科学时报;2008年

3 记者 李晨;“让人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N];科学时报;2006年

4 刘克利;和谐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5 天野郁夫;日本高等教育向普及化阶段过渡面临的选择[N];科学时报;2007年

6 胡文华;世界大学变革背景下的中国高等教育[N];学习时报;2004年

7 李和平邋方明;优化结构 促进安徽高教科学发展[N];安徽日报;2008年

8 广东嘉应学院高教所所长、教授 尹玉英;立足地级依托地级服务地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高靓;以色列:提高大学学费曲高和寡[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王中宇;平民教育路在何方[N];科学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祖斌;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闫亚林;高等教育层次和科类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宋鸿雁;印度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康瑜;高等教育全球化:一个全球地方化视角的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彭勃;高等教育资源的生态化配置与培植[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6 温正胞;创业型大学:比较与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徐丹;克拉克·克尔的高等教育实践与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杨欢;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王玉丰;常规突破与转型跃迁[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杨连生;大学学术团队管理模式与组织效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慧娟;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现状、经验与启示[D];南昌大学;2011年

2 谢秋葵;第三部门视野下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3 管弦;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徐玲;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国家宏观调控[D];吉林大学;2006年

5 彭东玲;福建省高等教育投资效益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立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教育质量保障探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刘广河;甘肃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阚国常;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与劳动力市场互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王建珍;我国高等教育确立“以学生为本”理念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蒋志娟;广西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优化的路径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10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10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d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