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伦理向度
本文关键词:论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伦理向度 出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 卓越工程师 伦理危机 伦理要素 伦理课程
【摘要】:本文分析源于风险社会、复杂工程以及课程失衡所导致的高等工程教育的伦理危机,提出培养卓越工程师必须凸显工程价值观、工程选择观、工程实践观三个伦理要素,并进一步构建了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伦理课程总体框架及工程伦理理论、工程伦理实践、工程伦理拓展课程模块。
[Abstract]:In the analysis of the source of risk society, the ethical crisis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complex engineering curriculum imbalance, put forward the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should highlight the value engineering, project selection, project practice view three ethical elements, and further 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framework of engineering ethics and Engineering Excellence Engineer Training in university ethics theory, practice engineering ethics, engineering ethics curriculum module.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教师卓越中心;江南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SJD880006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JUSRP311A06)
【分类号】:G642.0;TB-4
【正文快照】: 处于社会转型的当下中国,受到了多元文化、工具理性、功利主义的严重冲击,致使工程师群体出现了价值观混乱、判断力丧失,在复杂的工程实践中经常感到不知所措,由此导致了各种工程事件。国家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列入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南燕;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伦理责任[J];哲学研究;2000年01期
2 李韬;论如何化解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伦理风险[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12期
3 唐勇;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田海洋;於荣;;论地方高校的大学精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张烨;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矛盾及其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赵为,栾培新;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益[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王正福;确立教师在大学学术管理中的主体地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陈洪捷;论寂寞与学术工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赵婷婷;从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看我国大学素质教育改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雷庆,冯厚植;对新世纪高等学校的若干新认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冯建军;;社会公正与教育公正[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蒋凯;陈学飞;;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与中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郑宏;;本科通识教育改革后教育质量管理探索——实施两阶段分流制[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陈小红;;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科学建设[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彭拥军;;高等教育功能研究的反思[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7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8 荀振芳;;学术自律视角中的学术自由[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9 米俊魁;;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法治化初探[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10 王恩华;;我国大学学术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一个治理视角[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世新;工程伦理学及其若干主要问题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3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8 张慧洁;巨型大学组织变革[D];厦门大学;2003年
9 王成军;基于TH的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杨运鑫;多中心大学制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峰;基因问题的伦理探讨[D];中南大学;2003年
2 张瑞;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姚建根;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成本个人分担[D];浙江大学;2001年
4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君辉;当代中国大学精神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郑广祥;科学的价值审视——科学的价值中立及价值负载[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朱丽翔;主体性大学生道德素质评估之主体性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乔玉香;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白健;中美高等教育依法治教之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武洁琼;高等学校科技发展能力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绍春;工程伦理教育与理工科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周礼文,龙则霖;论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刘吉臻;;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思维转向:工程化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4 刘少雪;吴燕;刘念才;;精英工程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5 龚怡祖,陈万明;大学课程体系构造与大学课程资源配置[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6 陈万求,林慧岳;工程技术对社会伦理秩序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6期
7 李伟侠;;技术伦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拉普技术伦理思想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左海峰,江丕权;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师的形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9 余谋昌;关于工程伦理的几个问题[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曹南燕;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伦理责任[J];哲学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庆;;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方式初探[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2 张贤;;新形势下高校工程制图教师的创新意识[J];内江科技;2010年06期
3 王同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包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4 谢大蓉;刘克林;刘利;雷蕾;;质量工程视野下高校教学建设项目化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年03期
5 李文双;李海越;;构建工程训练实践体系 培养大学生的工程素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12期
6 钮丽;;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碰撞引出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12期
7 郭香敏;刘宇;;卓越工程师工程意识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职业技术;2011年09期
8 叶四桥;陈洪凯;唐红梅;;面向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工程地质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9 彭熙伟;廖晓钟;邹凌;霍德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10期
10 王力军;李继怀;卢艳青;;现代工程教育模式的偏离与理性回归[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谢秀英;白崇仁;苏澎;;包装和食品机械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探讨[A];2000年全国包装和食品机械及相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C];1992年
2 ;改编版[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刘西拉;;工程领域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律和原则[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俞炳丰;;前言[A];2004年陕西省制冷学会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A];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马红;武丹;;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性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汤立群;何庭蕙;刘逸平;韩强;黄培彦;;华南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本硕连读培养方案的思考[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枫红;陈锦昌;;《工程制图》双语教学模式探讨[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李金祥;;新专业体系下制图课的教学改革[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凤华;重建家园 高校全力以赴[N];科技日报;2008年
2 三镇;第三届鹤山雅图仕高校包装与艺术设计大赛将举办[N];中国包装报;2008年
3 戴丽昕;给工程教育一片蓝天净土[N];上海科技报;2007年
4 李东禧邋吴绫;设计类图书市场趋势[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任荃;工程教育能力缘何世界垫底?[N];文汇报;2007年
6 陈宝泉邋杨晨光;如何培养好“未来的工程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记者 周强;全国产学研包装论坛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暨中包联包装教育委员会第八届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即将召开[N];中国包装报;2008年
8 徐伟;省工程图学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将召开[N];江苏科技报;2008年
9 曲静;工业设计专家聚哈研讨学科发展[N];黑龙江日报;2006年
10 刘文硕;知行间的工业设计[N];中国纺织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姜q谕,
本文编号:1410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10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