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0 00:10

  本文选题:体育教育 切入点:体育专业 出处:《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社会中各种利益诱惑和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给大学生信仰带来很大冲击。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对信仰认知模糊、将信仰世俗化功利化及非理性思维等困惑。根据体育专业学生特点,从社会、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体3个层面探讨信仰困惑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建议和措施。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various trends of thought such as interest temptation, hedonism and egoism have brought a great impact on the beliefs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students, the causes of belief confusion are discuss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society, school education and students' individual, such as the secularization of belief, utilitarianism and irrational thinking, et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Marxist belief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城市学院;
【基金】:2011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11058B)
【分类号】:G807.4;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赵姗姗;;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危机成因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3期

2 陈爱娟;;当代中国转型时期“信仰危机”的原因探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3期

3 刘惜荣,王垒;关于强化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4 董玉福,吴根生,高炳乾;扩招后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观念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陆森召,李龙;新时期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及切入点[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黄莉;;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建构[J];体育科学;2007年06期

7 王德福;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及素质教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1年05期

8 陈喜珍,李湘浓;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J];体育学刊;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肖霞;贾爽爽;;论我国农村社会公正氛围的塑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郭淑新;;慧远的“因果报应”论新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肖立斌;;道德信仰及其特点[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宋新雅;;“德福矛盾”问题的解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李寿初;;超越“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本体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戴美仙,陈飞飞,王雁玲;对体育大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重要性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黄成双;;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9 黄昌美;谢元春;辜德宏;;体育用品广告词社会价值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10 董青;洪艳;;“体育媒体奇观”研究——以世界杯足球赛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姜裕富;;论公务员忠诚义务与行政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郭芝叶;文成伟;;我国高校理工科研究生科技伦理观探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庞俊来;;技术与伦理的和谐与悖结[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5 梅传强;;论犯罪与刑罚的人性基础[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梅传强;;论犯罪与刑罚的人性基础[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7 刘东根;;赔偿影响刑事责任的平等性问题研究——恢复性司法的基础理论问题之一[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潘华志;权利冲突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姚站军;“伦理大战略”理论建构及其实践透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石桂阳;《杨澜访谈录之东方看奥运》电视体育人物专访节目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马秋萍;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及教育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彬;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潘进强;当代中学生的幸福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谌明举;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捷;当代“女排精神”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蔚;网络游戏的道德环境建设之思考[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冷兰兰;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蔡霞;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信仰危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02期

2 陈爱娟;;当代中国转型时期“信仰危机”的原因探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3期

3 李小贤;;我国社会转型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挑战[J];法制与社会;2009年31期

4 方协邦;高师体育专业实施素质教育问题的再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5 谢琼桓;中华体育精神是全民族的精神财富[J];求是;2000年21期

6 朱佳生,孙绍荣;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J];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11期

7 刘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届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贺词[J];体育科学;2008年03期

8 刘志敏,凌青东,解毅飞;对竞技体育“公平竞争”的哲学阐释[J];体育与科学;2002年01期

9 熊斗寅;顾拜旦体育思想研究系列之三 顾拜旦与奥林匹克理想[J];体育与科学;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亨伯;李建设;刘健;;我国高等教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年03期

2 刘少英,白晋湘,龙佩林,宋加华,徐建波;如何加强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王平,雍明;对影响不同体育专业学生学习成绩因素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堵航歌;;对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态度调查与分析[J];才智;2010年21期

5 李贵凤;;浅谈体育专业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7期

6 刘向辉;郝选明;;论体育教育创新能力的自我开发[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李玉君;论社会体育能力的培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王淑增;谈高校的信仰教育与素质教育[J];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9 王艺兰;对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调查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2年04期

10 黄友健;黄加育;;内化: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现路径[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久学;郑振友;程慎玲;孔祥伟;;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反馈评价研究——对167位体育教育本科毕业生的调查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彭健民;;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练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现状与突破[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翟廷立;庞洁;姜玉莲;;试论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的交融[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刘玫瑾;;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李荣芝;虞重干;;我国瑶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调研报告[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肖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群众体育研究——中国家庭体育教育初探[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刘继领;;对上海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邓士琳;刘建华;;对普通高校病残学生体育教育的研究[A];残疾人体育研究——首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4年

9 张日辉;谢业琪;张肃;赵大林;李秋萍;吴翊馨;衣雪杰;;关于体育教育系本科生《运动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丁海康;;新时期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社会学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元 本报通讯员 张艳莉;郑州:体育教育“变脸”[N];河南日报;2006年

2 广州市南海中学 项军;“四大激励措施”优化中学体育课[N];中国体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旭光;为体育教育插上奥林匹克的翅膀[N];中国体育报;2003年

4 杜鹃;中国体育教育要做“加减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王小娟;世纪老人的体育情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6 辽东学院体育部 韩景军 王悦;特教学校需要优质体育教育[N];光明日报;2010年

7 翟马;体育教育:向左走,向右走[N];嘉兴日报;2006年

8 曹_g;社区体育尚在摇篮中[N];中国体育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郭卫红;体育教师流向何方[N];中国体育报;2008年

10 月航 李超 刘宇;我市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名列全省第一[N];常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铁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仕一;身体的文化书写[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杨清琼;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4 程文广;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5 孙开宏;青少年运动员体育道德取向的预测与干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宁;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7 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杜伟;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2009年

9 许瑞勋;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改革审视与创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黄晓灵;奥林匹克文化视野下高校专业体育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珊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入职前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传萍;北京市随班就读学生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3 李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专修课教学内容的优化设置[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温公达;中国近现代体育教育思想演进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5 付宏;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生专业思想现状之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6 常毅;多元反馈法在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尚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8 柯海宝;试论我国体育教育的城乡差异[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黄彩虹;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10 郑东霞;湖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专修课适应社会需求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90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90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6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