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学科集群对接产业集群的嵌入机理及策略——基于学科链嵌入产业链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3-14 06:16

  本文选题:产业集群 切入点:学科集群 出处:《现代教育管理》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实现有效对接的内在机理在于高校与科研机构能够通过一定的组织载体嵌入产业集群产业链。应当完善产业集群产业链,梳理技术创新链,构筑学科集群学科链,并以对接载体嵌入产业链为切入点,实现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间的对接与沟通,确保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技术创新组织体。
[Abstract]: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effective docking between subject cluster and industrial cluster lies in the fact that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can embed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industrial cluster through certain organizational carriers, and should perfect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comb the chai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discipline chain of the subject cluster and takes the docking carrier embedded in the industry chai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realize the docking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ubject cluster and the industrial cluster, and to ensur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ubject cluster and the industrial cluster into a unified organiz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基地专项课题“高校学科专业群服务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与实践”(JG13ZXY20)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科学基金课题“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化研究”(2013XJJ-015)
【分类号】:G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选高;广西产业集群发展问题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2 霍爱玲;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发展初探[J];理论观察;2004年03期

3 杨贞;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的选择与发展途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于秀婷,史占中;产业集群的演化和阶段性成因探讨[J];上海管理科学;2005年01期

5 李琳,陈晓红;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年03期

6 曾国安,胡晶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地方政府的作用——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给我们的启示[J];学习与实践;2005年05期

7 戴卫明,肖光华;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李庆华,汤薇,孙虹;产业集群的“超稳定结构”及其突破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朱祖平;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因果解释及其政策意义[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潘雄锋;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芬;;船舶产业集群研究进展及启示[A];第五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朱海燕;;产业集群背景下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嵌入机制:类型、嵌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3 龙丽梅;;宝鸡产业集群发展下的中小企业成长[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景元;马建兵;;浅析节约型产业集群的构建[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5 张树巍;;培育产业集群创建经济强市[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6 刘鹏;;政策引导产业集群发展[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7 唐长春;;浅析开发区发展产业集群的策略[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8 张金海;刘雯;;浅谈廊坊市产业集群科学发展的对策[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9 李少武;;论产业集群的效应及发展[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10 马力;;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邱江辉 王泽平;产业集群策动增长方式嬗变[N];安徽日报;2005年

2 金兑;要大力促进和发展产业集群[N];安庆日报;2005年

3 阎星 王吉泉(作者阎星系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主任王吉泉系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成都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路和主要方式[N];成都日报;2004年

4 穆延奎;发展产业集群 壮大县域经济[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明慧;产业集群不是简单归大堆[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钟欣;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N];中国改革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宋时飞;集群符合工业化的内在规律[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8 张彦明 卞溪;产业集群造就了航母[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9 钱志新;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N];证券日报;2003年

10 仲 钦;产业集群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式[N];中国质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翠娥;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李士忠;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集群[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郑才林;生产性服务对不同阶段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孙霞;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周均旭;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运行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纪玉俊;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8 陈娆;基于产业集群的乡镇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郑宏星;基于制度的产业集群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董ng;基于复杂性的产业集群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康波;广西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曹旭鑫;长沙市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闵鹏;基于动力机制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张雁琳;基于产业集群的学习型区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彭晖;产业集群视角下四川省产业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6 余泽海;安徽省产业集群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7 张燕;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麻昌港;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郑朝明;基于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10 于蓬蓬;吉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09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09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9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