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基于模糊评价的高校学生市场调研能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6 05:29

  本文选题:高校学生 切入点:模糊评价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2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应用模糊评价理论评价高校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应建立市场调研能力考核标准,将评价目标拆分为不同的专业评价指标,建立起整套的评价体系,然后再根据已建立的评价体系,运用数学思维按照实际情况赋予权重,进行数学测算。
[Abstract]:Applying the fuzzy evaluation theory to evaluate the market research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assessment standard of market research ability, divide the evaluation target into different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indexes, and establish a whole evaluation system. Then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evaluation system,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mathematical thinking to give weigh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管理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资助项目《多维立体影现式创新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b/2009/01/053)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项目《复合目标导向下的DTE创新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b/2011/01/0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夏志芳;;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大学生创业评价中的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05期

2 邢文建;宁振刚;李同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王旭明;;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模型[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张玉科;;高职学生市场调研能力的培养[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志芳;;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大学生创业评价中的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05期

2 樊东燕;;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判的大学生就业发展趋势预测模型[J];电子商务;2011年08期

3 李凌;俞宁;;基于我国国情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年07期

4 武亚;;高校就业质量评价模型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王丽君;张志红;;大学声誉与大学生就业率的关系研究及启示[J];科技信息;2011年01期

6 李淑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黎明职业大学近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7 樊东燕;;AHP在人群分类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基于山西省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1期

8 田霖;;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经验与实践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36期

9 王年军;;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绩效评价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04期

10 邓晨珂;罗赛男;;市场调研开放式实训教学模式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彭建章;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大学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2 高旭阳;高速公路养护定额编制原理及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赵匡琰;制造业劳务派遣工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4 陈曦;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姚利民;;影响有效教学的教师因素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年01期

2 王旭明;;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模型[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郭立彬;;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模型[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4期

4 闻亮;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张立柱;褚洪雷;朱辉;王金荣;李明;;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区域创业环境评价方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敖慧;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斌;高校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廷贵;;论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泸州医学院学报;1989年05期

2 叶建鸣;运用“三论”实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学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3 朱强,刘健;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6年04期

4 袁益民;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2期

5 刘绍杰,秦曼丽;市场经济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7年S1期

6 佘秀兰,杨廷祥,刘进军;加强高校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7 常存文,侯立中;呼和浩特地区高校学生生活消费状况调查报告[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8 刘官生;浅谈高校学生管理者的业务素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9 李忠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刍议[J];探索与求是;1999年06期

10 徐志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认识[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洁;;试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观[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2 陈国敏;;远程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对策研究[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梁艳智;;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王冲;;全面认识健康教育 构建高校健康教育体系[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瓜荔荔;钱建华;;学术交流与高校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6 胡明;俞学明;;当代高校教育中的因材施教问题探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李炎锋;陈志东;;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为例[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8 唐守廉;宋丽丽;谢俐P;;高校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与分析[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罗永剑;金建君;江冲;;北京高校学生用纸浪费情况调查及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10 彭远奎;王卓;臧永军;;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成因及对策[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央丽 本报记者 朱谦;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指点迷津[N];中国妇女报;2009年

2 记者 李沙青 罗霞;1000名优秀学子获600万元奖金[N];云南日报;2010年

3 张宗鹤;南开学生开展高校学生信仰问题调查[N];中国民族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尹晓燕;大学生思想主流健康向上[N];工人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霍建伟 记者 陈瑞昌;基层支教成暑期“香饽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记者 胡劲松;徐州医学院举行建校50周年庆典[N];徐州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赵笛;国家助学贷款走进民办高校[N];青岛日报;2006年

8 记者 李玉兰;全国高校学生“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N];光明日报;2009年

9 周 园;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现状与发展浅议[N];陕西日报;2005年

10 李仁主 杨斐;当代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N];中国信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高耀;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游敏惠;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李炎清;基于项目管理的大学生活动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崔智涛;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平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化发展价值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方鸿琴;我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构建与质量审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辛鹏;当代中国高校师生关系冲突的文化透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宝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岩;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知行转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春霞;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韩立东;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就业模式及营销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5 李小红;新世纪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春光;权力与权利之间[D];清华大学;2005年

7 杨振菊;新时期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8 郁刚;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赵迪;发展性心理咨询[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陈琳;高校学生工作机构的组织传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18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18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7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