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体合力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教育合力 ; 参考:《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年02期
【摘要】:近年来,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问题,理论界的许多专家做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体合力机制及基本特征加以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体合力机制的路径。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 lot of valuabl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by many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Marxist mas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defines the mechanism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ant force of the subject of Marxist mass education, and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constructing the mechanism of resultant force of the subject of Marxist mas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大庆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关系[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严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价值:以人的需要为视角[J];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05期
3 樊瑞科;;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诉求和现实意义[J];理论研究;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希鹏;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显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D];南昌航空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欧阳康;;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与大众化取向[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2 雍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关系论析[J];河北学刊;2008年03期
3 王晓云;时永松;;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J];江汉论坛;2008年04期
4 黄俊;肖东波;;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1期
5 张士海;施秀莉;;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求实;2009年02期
6 左伟清;刘尚明;;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01期
7 曾令辉;丁莉;吕丹;;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及其价值[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陶德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前提性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梁周敏,王海昌;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特征论[J];学术研究;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祥成;;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的导入机制——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19期
2 邹兴平;艾楚君;;构建新的教育机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07期
3 熊志翔,杨励忠,王金兴;论我国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过渡与转换[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4 万洁;对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S1期
5 赵喜平,胡晓钟;浅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规范和机制[J];辽宁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6 胡延琴;论高等学校实验室体制改革[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7 于果;机制创新是民办高校发展的活力之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民办教育研究专号);1999年03期
8 岳冬青;教师与学生信息交流机制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靳萍,彭晓东,周小军;高校创造性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汪思源,董晓永;浅谈高校高科技产业创新机制的建设[J];航海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悦;李炎锋;胡玉转;;高校奖学金、助学金与贷学金制度创新机制的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2 孙华;;论当前大学公共危机的发育机制[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完善高校就业工作机制[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4 陶红;;美国联邦学生贷款制度、偿还机制及违约处理[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5 华彦春;;浅谈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A];“完善安全防控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6 朱正亮;;优化竞聘上岗机制 扩大高校干部工作民主[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金刚;徐光兴;;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与其归因风格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卫荣凡;;关于高等学校专业建设的几个问题[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9 莫少林;;重组地方高校科技力量适应科技形势发展[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10 葛东媛;;加强高校统计信息管理工作[A];北京市第十一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汪伟 ;本市召开网络化运用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网上网下形成教育合力[N];天津日报;2004年
2 吉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温成涛;把德育贯穿全过程[N];吉林日报;2005年
3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万国彤;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N];常州日报;2006年
4 王秀丽;浅谈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N];承德日报;2008年
5 高邮市教育局 秦金星;以大德育观统领学校德育工作[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秀峰;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基金会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骥;论大学知识生产方式的演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琨;高校师资合理有序流动的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2 吴鹏;高校教师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3 任宇翔;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袁俊辉;我国高等教育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姜峰;研究生培养能力研究及重庆市个案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永强;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创新[D];山西大学;2006年
7 张海波;我国公办普通高校教师流动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孙艳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齐子萍;我国高校人才流动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雷艳萍;论大学生自我教育机制及其有效整合[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45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45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