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本文选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 + 爱国主义 ; 参考:《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是党中央在2002年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具有标志性的党带领中华民族一起努力奋斗的目标所要完成的时间阶段。这一时期不仅是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转折时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关键时刻。如此重要的历史使命摆在我们面前,这一时期对我们全党、全国以及全体中国人们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爱国主义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新阶段又增添了许多新元素,不但增添了新的内容、开辟出新的途径、焕发出新的色彩,而且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奋勇拼搏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改革开放攻坚阶段的精神支柱。本文从史论结合的角度,运用大量历史事实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做一个整体阐述,文章内容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分别从八个方面全面、详细、具体地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所包含的要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表明我们国家在新时期采用丰富多样的手段开展教育;通过以上论述,笔者总结出爱国主义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五点特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分别通过论述政治成效、经济成效、文化成效、民生成效,显示了在这一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比之前任何时期更强,当然也不免一些不足之处,作者根据自己看法简述了一些微观建议,以便提供参考;最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后十年以及更长远的时间,我们的国家应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宏观展望。全文紧紧围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第一个十年来我国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线进行,可以看出,不论在历史哪个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都起到凝聚人心、团结力量的重要作用,而这一时期更加需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强人民自信心、促进国家综合国力提升。
[Abstract]:The period of " building a well - off society in a comprehensive well - off society " is a period of time to be completed b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 which has been proposed b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since the 16th Congress of 2002 . It is not only a turning period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ism , but also a crucial moment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o complete the re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 Such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miss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ll our Party , the whole nation and the whole of China . Therefore , it is especially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national cohesion and strengthen patriotism education .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adds a lot of new elements to the new stage of building a well - off society in a comprehensive way , not only adds new content , opens up a new way , has a new color , but also becomes the spiritual pillar of the people ' s heroic struggle in the stage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and opening up .
The ways and means of building a well - off society in a well - off society in a well - off society show that our country adopts a variety of means to carry out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
Through the above discussion ,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five - point characteristics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a well - off society in a well - off society .
The results of patriotic education in a well - off society in a well - off society in a well - off society in a well - off society show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in this period is stronger than any period before , and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
At the end of the ten - year and longer - term period after a well - off society in a well - off society , how to carry out the macro - outlook on patriotism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our country . The whole text follows closely the important role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during the first decade of a well - off society in a well - off society . It can be seen that , in any period of history , patriotism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niting the people ' s minds and unifying power , and this period is more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cohesion through patriotism education , strengthen the self - confidence of the people and promote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燕;;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2 禹得水;姜超颖;;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国家意识[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3期
3 李素芳;面对经济全球化更应强化爱国主义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4 ;声音[J];教育;2005年02期
5 蓝天;马金娟;廖剑;;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11期
6 赵华;;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探索[J];文教资料;2011年19期
7 陈萍;;“全民历史日”的构想与加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03期
8 王惠云;;浅淡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8期
9 程芙蓉;;论在高师美术教学中引入地域文化艺术[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樊莉;振奋妇女的民族精神(下)[J];教育艺术;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龙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宏扬民族精神[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2 于延俊;;创新开展教育活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努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品牌[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王铭;;关于孝与公民爱国意识的思考[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崇熹图书入选“三个一百”[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5 韩震;;论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6 刘曙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文化自觉[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小桥;;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与公民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顾智明;;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开放性品质——兼论航天精神的重要特征[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孙利天;;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科学化和理性化[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金炳华;;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在《大江南北》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纪念特刊[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谭浩;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加强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培育民族精神[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评论员;弘扬爱国主义 振奋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9年
4 记者 李章军;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爱国热情 振奋民族精神 凝聚人民力量[N];人民日报;2009年
5 刘云山;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爱国热情 振奋民族精神 凝聚人民力量[N];人民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张黎黎;奏响激昂的青春乐章[N];西藏日报;2009年
7 省委宣传部宣教处 周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载着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责任[N];陕西日报;2009年
8 庄玉霞;浅谈我区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N];西藏日报;2009年
9 记者 季征;突出特色 丰富形式 形成热潮[N];云南日报;2009年
10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陆昊;引导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霞;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王启祥;藏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闵长虹;凝聚、变迁、提升:中华民族精神论纲[D];复旦大学;2011年
4 张瑞芳;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胡孝红;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任大庆;生命的表白[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钱雯;人学重建与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印东;武术释义[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尹世尤;廉洁文化视域下中华民族时代精神培育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刘合行;论道德的文化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金婷;赣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陈钧;民族精神引领下历史新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梁爽;关于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林仁琅;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保勇;赣文化与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慧;谈旅游产业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廖黎芳;网络时代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海莉花;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民族精神培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吴雁;多元文化激荡与军校爱国主义教育[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10 张瑜玲;当代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凝聚力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90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90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