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新媒体时代中国梦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18-05-14 09:05

  本文选题:新媒体 + 中国梦 ; 参考:《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新媒休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普及率和广泛的受众,中国梦宣传教育形式要求新媒体充当重要角色。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微博平台即时传递中国梦教育信息、利用移动互联网共享中国梦教育资源、利用社交网络传播中国梦教育思想、利用讨论组网络平台讨论中国梦教育内容等四种有效传播路径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工作,旨在为新媒体时代有效传播中国梦内涵和精神实质、宣传其教育思想及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活动提供思路,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播种梦想、点燃梦想,鼓励他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将他们打造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Abstract]:The new media has a high popularization rate and a wide audience among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 form of Chinese Dream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requires the new media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Weibo platform to transfer Chinese Dream education information, share Chinese Dream educational resources with mobile Internet, and use social network to spread Chinese Dream educational thought. In order to spread the connotation and spirit of Chinese Dream effectively in the new media era, we use the discussion group network platform to discuss fou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paths, such as the content of Chinese Dream education, and carry out 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work of "Chinese Dream". Propagandize hi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carry out "my Chinese Dream" theme activities to provide ideas to help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sow dreams for them, ignite dreams, encourage them to dare to dream, dare to pursue dreams, Make them ideal, moral, educated, disciplined and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作者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教研室;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XJA8800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880028)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忠萍;唐国平;邓敏;;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06期

2 王辉;张建欣;涂涛;;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校生使用Web2.0工具现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3 许萍;;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及其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马会超;郭学军;;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曹劲松;贺庆;;坚定信仰:中国梦的根本精神力量[J];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6 殷学东;;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家园——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7 张建欣;;基于网络的高校教学新模式可行性分析——以“人人网”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年10期

8 李大棚;;微博时代下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曹显明;;“中国梦”的价值理念解读——以与美国梦的比较为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3年08期

10 李明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博载体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辉;张建欣;涂涛;;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校生使用Web2.0工具现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2 田丽霞;;尊重知识女性与实现中国梦的思考[J];才智;2013年23期

3 罗文健;;“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讨——基于SWOT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4 王辉;舒琳;;应届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5 胡学艳;;从中美励志影片看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4年08期

6 李继燕;;大学生信息通讯技术认知与使用调查研究——以河北省高校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7 卢欣;彭明霞;;易班特色微博的内容建设研究[J];电影评介;2014年04期

8 赵慧;詹三河;;基于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危”、“机”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13期

9 白洁;;关于新时期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年08期

10 王延喜;陈长志;;网络新媒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作用[J];学理论;2013年2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建欣;“5.12”汶川地震四川灾区教育信息化政策实效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王辉;汶川地震灾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途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阴晓霞;数位教学在中学历史课程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高国华;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华;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杨孟鑫;微博对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正转;;浅析“美国梦”的文化内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2 李俊杰;王雷;方鹏飞;;新媒体影响下90后大学生社会政治心态调查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郑恩;纪亚东;龚瑶;;新媒体事件的话语生产框架:基于类型学社会话语的分析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朱哲;甄静波;;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模式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5 ;国内主要SNS网络用户访问及商业数据[J];中国广告;2009年10期

6 寇红江;王洵;;对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的若干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06期

7 贾先涛;;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曲飞帆;李凌凌;;浅析“中国梦”的价值观重塑[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杨勋兵;;微博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10 张筱荣;;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手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陈力丹 安微;[N];学习时报;2012年

2 张来民;[N];学习时报;2012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前主任 赵启正;[N];人民日报;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军顺;;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学理论;2011年20期

2 杨琳;;微博兴起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文教资料;2011年26期

3 曲燕;刘胜荣;;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年05期

4 刘德林;白文丽;;高等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针对性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张晓岚;;浅议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陈文;李江涛;王思华;张爽;;大学生Kidult现象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8年05期

7 殷沪;;略论当代大学生健康国民心态的养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林爱清;;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9 刘春雁;;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3期

10 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永福;;加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2 郭焱;;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邱子辉;;构建三级配套体系,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左婷;;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徐宁;;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新思路[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幼峰;陈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着力把握的几个问题[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7 刘超;;大学生健全人格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8 何伟纲;王国强;;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主体作用[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9 丁娟;;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第四届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林燕青;;论和谐校园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文勇;毕节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省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专家组肯定[N];毕节日报;2008年

2 东北师范大学 李忠军;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机结合[N];光明日报;2009年

3 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 彭世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N];山西党校报;2010年

4 西南大学 张勇华;重视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9年

5 记者 辛士红;全军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增强[N];解放军报;2008年

6 记者 黄中朝、通讯员 肖波、张海蛟;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N];湖北日报;2004年

7 哈尔滨商业大学校长 曲振涛;“文化校园”建设与教育文化理念转变[N];黑龙江日报;2009年

8 浙江传媒学院 刘福州;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N];光明日报;2009年

9 唐宋;为何又爱又怵?[N];人民日报;2005年

10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平;注重人文关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N];黑龙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茅海燕;当代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研究: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考察[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刘立慧;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罗昊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5 张国;新时期中国城市老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6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廖运生;大、中学生正义感培育的困境与出路[D];南昌大学;2010年

8 郑自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艳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丹;蒋南翔德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苏州;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朱茵;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消费文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3 涂庆皓;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消费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岳阳;文化霸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唐国战;大学生生活方式及其引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曲贵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D];吉林大学;2009年

7 宋瑞超;“拇指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娟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张亚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沈雪梅;激励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87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87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2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