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参与:培养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重要维度
本文选题:大学生 + 政治参与 ; 参考:《学术交流》2012年12期
【摘要】: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政治信仰是否坚定关系到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政治信仰与政治参与密切相关,政治参与是培养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重要维度和环节,坚定的政治信仰反过来又能促进大学生积极地参与政治。针对目前大学生政治信仰出现动摇甚至有边缘化的趋势等问题,政治参与对大学生树立政治信仰更显得重要,必须充分发挥政治参与在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中的积极作用。
[Abstract]:As the constructors and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political belief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cy and the security of national ideology. Political belief is closely related to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and link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belief. In turn, firm political belief can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politics actively. In view of such problems as the political belief of college students being shaken or even being marginalized at present,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more importan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ir political beliefs.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xist political belief in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基金】: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课题“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江浙部分高校为例”(11YJC71004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艳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殊性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彭勃;;公民参与:和谐时代的公共政策机制[J];政治与法律;2007年03期
3 时伟;;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是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条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3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国亮;;论政党价值观的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孙勇;刘庆丰;;科学发展观与政治合法性多元基础之构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J];安徽文学论文集;2005年00期
4 刘雨辰;;赋权与公共部门的合法性风险及其规避——基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视角[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冯月季;;符号学视野下的哈贝马斯“主体间性”思想[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杨军;左建辉;;西方理性主义的发展脉络[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崔金云;;合法性与政府权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8 陈树林;交往行为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变[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9 李小兰;;协商民主与公共服务:互动与发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姚进忠;;以人为本:社会工作的社会建构转向[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璐;;简述哈贝马斯科技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龚廷泰;;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法哲学思考[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4 周敏凯;;政治认同建构与和谐社会建设[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5 李小兰;;公共理性:协商、公共服务与协同善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徐艳晴;;治理视野下乡镇检察室的设置探究——基于海南实践的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贺龙栋;;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政治学分析[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8 马珂;;后民族主义集体认同的建构——争论及其启示[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9 吴乃兵;;批判·综合·超越——安德鲁·林克莱特与国际批判理论创新[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10 郭春生;;从政治合法性理论看20世纪东欧国家政党体制的演化[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4 刘春怡;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阮思宇;论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7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8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9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袁洪君;企业劳动规章合法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汪凤敏;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权威的系统建构与重塑[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慧文;商品型住宅小区的社区认同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窦丽萍;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蔡慧;“网络问政”:协商民主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网络政治景象[D];暨南大学;2010年
7 李彦君;论我国成品油价格监管的正当性[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黄婷;论政府治理创新中的公民网络参与[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新红;当代中国基层政权合法性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鸣;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贡献[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青岛理工大学课题组;;政治社会化与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河北学刊;2006年01期
2 冯秀军,马维林,刘树宏;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3 田建国;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J];理论前沿;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湘宁;;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义[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2 赵雪芬;王洪顺;;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的挑战及对策[J];党史博采(理论);2007年05期
3 涂序堂;;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调查及相关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11期
4 郭元元;洪跃雄;;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及其反思[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5 王翠英;;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实考量与途径优化[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何平;宋静;;大学生的民主意识现状透视[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年06期
7 杨培源;;浅谈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义[J];才智;2009年17期
8 罗静;;大学生理想信念与政治信仰分层分类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7期
9 王洪顺;赵雪芬;;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曹向阳;杨红玲;;江苏大学生政治信仰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吴佳时;李健宁;;大学生无气力现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熊慧素;李宏翰;;恋爱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宋昕璐;陈友庆;;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陈佳琪;;大学生离传统文化有多远?[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王平;陶新华;;团体咨询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武青慧;;同伴性教育——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探讨[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周光凡;;大学生戏剧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9 莫力科;大学生信息能力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金昕;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辉;大学生网络民族主义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
2 李雪;大学生政治参与意愿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陈婷;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孙丽芳;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任晓霞;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梅艳;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王冬冬;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8 李晗;试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宏渊;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与教育调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闫海波;高等学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93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93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