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后学院科学时代的大学学术职业

发布时间:2018-05-17 04:01

  本文选题:后学院科学 + 学术职业 ; 参考:《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摘要】:在后学院科学时代,作为学术资本家的大学教师不仅要具备学科性知识、跨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等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批判性反思式教学能力、跨学科研究能力、学术资本化服务能力,并遵守职业伦理规范。为更好地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生产知识,大学教师要进入学术圈,其专业发展须纳入体制建设中。同时,专业组织是由不同人员组成的有形组织,其运行依靠一套严格的官僚管理制度加以保证。
[Abstract]:In the post-college science era, university teachers, as academic capitalists, should not only possess specialized knowledge such as disciplinary knowledge,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condit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possess critical reflective teaching ability.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ability, academic capitalization service ability, and abide by professional ethics norms. 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roduction knowledge, university teachers should enter the academic circle and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brought into the system building. At the same time,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are tangible organizations made up of different personnel, whose operation depends on a strict bureaucratic management system.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朝晖;沈红;;美国研究型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及其启示[J];江苏高教;2006年02期

2 任丽梅;科学发展与科学共同体的体制创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李强;大学理念再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4 张学文;;大众化背景下大学使命的重新审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谷贤林;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赵博颉;从硅谷的成功看产学研合作中大学与科技园的关系[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黄志亮;新世纪呼唤“三学会”和“三教会”──大学生学习理念和高校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J];重庆商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8 陈万求;;工程师社会责任的生态伦理学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刘凡丰,徐辉;重点大学的现代远程教育为谁服务?[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04期

10 蔡翔;专业主义和新意识形态——对当代文学史的另一种思考角度[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裕娴;;论地方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2 卢铁城;;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发展[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志刚;高等学校办学效益综合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郝凤霞;技术的社会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5 王成军;基于TH的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陈平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马廷奇;大学组织的变革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王恩华;学术越轨与大学学术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陈锋;文化资本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胜昔;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常正霞;高等师范院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湘宁;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目标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4 李萍萍;1800~1930年德国物理学发展的定量分析及其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君辉;当代中国大学精神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毛剑;论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合法性危机[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7 谢铮阳;对我国高校在竞争环境下引入营销战略思路的探讨[D];华侨大学;2003年

8 李峰;大学科技产业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王婷;留学生与近代中国地质科学体制化[D];山西大学;2004年

10 何健;论大学的开放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谭文华;科学奖励制度与方式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3期

2 谭文华;对基础研究传统界说的多视角质疑或重新理解——简析约翰·齐曼的基础研究观[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4期

3 孙林杰;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J];科学学研究;2004年06期

4 刘立;科学的精神气质:“面子”和“位子”一个都不能少[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年06期

5 林慧岳,孙广华;后学院科学时代:知识活动的实现方式及规范体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3期

6 王大明,胡志强;作为创新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科技奖励制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英丽;沈红;;学术职业:国内研究进展与文献述评[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1期

2 黄羽;;学术职业视角下的大学教师聘任制的改革[J];文教资料;2010年03期

3 沈红;;变革中的学术职业——从14国/地区到21国的合作研究[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1期

4 韩璇;;大学教育国际化视角下的学术职业[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7期

5 李志峰;沈红;;论学术职业的本质属性——高校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学术职业[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龚春芬;李志峰;;学术职业专业化视角下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缺失与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Z4期

7 张英丽;;美国学术职业的竞争力[J];职业时空;2009年03期

8 付八军;;论大学教师的职业特性[J];理工高教研究;2009年06期

9 熊华军;丁艳;;中世纪大学学术职业的变化[J];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02期

10 谢倩;;高校女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压力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杜屏;李琳琳;黎万红;卢乃桂;;中国大学教师科研绩效现状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嘉宾:北京大学教授 严文明;中国能够产生考古学大师[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志峰;中国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张英丽;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郭丽君;学术职业视野中的大学教师聘任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张俊超;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赵映川;我国高等学校教师津贴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杜智萍;19世纪以来牛津大学导师制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静;美国不同层类高校学术职业的分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弛;美国与德国大学学术职业管理制度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晓龙;我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职业吸引力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晓博;上海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学术职业定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岑金;学术职业的“新陈代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悦;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游李顺子;学术职业视角下大学教师职业价值观及其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博;聘任制下教师权益保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晓亚;高校青年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文雪;中国学术女性的职业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99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99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9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