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论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有效供给

发布时间:2018-05-17 07:38

  本文选题:大学生就业 + 就业政策 ; 参考:《江苏高教》2012年02期


【摘要】: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供给既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政策成本与政策品质是大学生就业政策有效供给的两个重要条件;成本过高的政策供给固然不是有效的供给,成本低廉但品质低劣的政策供给也是无效供给。要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有效供给,需要政府明晰自己在大学生就业中的有限权力与能力;要提升政策供给主体的知识存量和政策供给技术水平;要优化大学生就业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途径;要研究和优化大学生就业政策供给的文化环境。
[Abstract]:The supply of employment policy for college students may be either effective or ineffective. Policy cost and policy quality are two important conditions for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olicy. Although the policy supply with too high cost is not effective supply, the policy supply with low cost but inferior quality is also ineffective suppl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olicy,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make clear its limited power and ability in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stock of policy providers and the level of policy supply technology.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ways of express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main bodies of interest in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study and optimize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supply of employment polic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大学生就业中的政策供求研究”(11YJA880070) 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课题:“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有效供给研究”(11ZYZYB007)
【分类号】:G647.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朱云鹃;机会成本与经济成本辨析[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王洋;;就业政策亟待梳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年05期

3 罗建河;;有限政府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政策选择[J];江苏高教;2010年03期

4 丁煌;我国现阶段政策执行阻滞及其防治对策的制度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2年01期

5 李军鹏;;论公共需求与供给:公共行政研究的基本主题[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陈端计;马克思的有效供给理论研究[J];天中学刊;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屹立;;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中的政府职责[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2 刘银喜;任梅;;公共产品多元化供给的确立原则[J];北方经济;2007年06期

3 王文甫;;不完全信息下政府和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18期

4 张彩琴;;对房地产政策执行阻滞的行为分析[J];才智;2011年08期

5 孙来清;;“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法理辨思——一个超越平等权的制度审视[J];长白学刊;2011年02期

6 袁绍成;;教育政策监控的涵义及多元模式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1期

7 金剑锋;;简谈精英决策与民主问题[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8 张卓林;张海柱;;政治机会结构视角中的公共政策民主化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刘祖华;;公共政策终结的动力学分析——以取消农业税为考察对象[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贺翔;弹性化政府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妙颜;;缓解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途径探讨[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勇;林震;;退耕还林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治[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3 曹堂哲;;提升当代中国行政执行能力与有效性——一种平衡计分卡的方法[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堂哲;;提升当代中国行政执行能力与有效性——一种平衡计分卡的方法[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5 魏立华;刘玉亭;罗彦;;城乡规划的“执行阻滞”与规划督察[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卫锋;钱丹阳;於英姿;杨刚;韦滨妮;;我国低碳政策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江浙两省9地市“限塑令”实施情况的调查[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爽;黄福才;;转型时期旅游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政府角色定位与模式选择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欧阳云玲;;大众媒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分析——以广州垃圾焚烧事件报道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卫锋;钱丹阳;於英姿;杨刚;韦滨妮;;我国低碳政策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江浙两省九地市“限塑令”实施情况的调查[A];后现代哲学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于志勇;;天津市农村节能减排的实证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红兵;基于中国能源利用现状探讨劳动量损失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于印辉;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亓俊国;利益博弈: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郭滇华;博弈视角下的社区卫生机构政府投入绩效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王国清;高速公路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9 孔晏;政府财政职能模式选择与税费改革[D];厦门大学;2001年

10 王朝阳;收入再分配与调控消费需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优玄;广西民族文化资本化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陈澄;邻避现象及其应对[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静霞;工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谷贱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覃事顺;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民意表达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秦冬梅;青岛市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章挥;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唐建忠;公共行政视角下的民主党派机关自身建设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黄利利;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定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明;新课程背景下分省命题高考方案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叶忠,范先佐;教育与个人就业关系走向不确定的内在根源[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2 欧阳景根;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界限[J];江淮论坛;2005年02期

3 李晓玲;对负商誉理论的思考[J];会计研究;1999年02期

4 陈国权;论政府能力的有限性与政府机构改革[J];求索;1999年04期

5 靳娟;;大学生就业中的经验歧视行为研究——以经济学为分析视角[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发展的历史考察[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世英;;对大学生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年08期

2 ;资讯[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年07期

3 ;编读往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年02期

4 陈德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16期

5 李平;大学生“回炉”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16期

6 周剑平;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

7 刘东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吕牧红;;大学生求职应防“三大陷阱”[J];法律与生活;2006年14期

9 袁方成;蔡杨;;香港与内地大学生就业之比较[J];学习月刊;2006年15期

10 赵天武;;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缓解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西忠;;社会转型视阈中的就业基层导向——以大学生到村任职为视角[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宏志;;完善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何静;武威;;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5 唐红兵;周章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董燕;;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府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蔡劲松;;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思考[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郭宇刚;;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其就业的可行性分析[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9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10 刘娟;张佳欣;;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松;大学生就业难不能忽略自身因素[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蒋晔 卢大敏 崔彦玲;我市大学生就业:两头乐观、中间低迷[N];常州日报;2005年

3 联超;大学生就业关键要转变观念[N];大理日报(汉);2005年

4 记者 张孺海 通讯员 董艳;他们更让人牵挂[N];湖北日报;2005年

5 齐智杰 记者 薛婧;观念陈旧仍是大学生就业软肋[N];黑龙江日报;2005年

6 杨忠阳;大学生就业 观念正随需求变[N];经济日报;2005年

7 王东升;大学生就业率也应挤挤“水分”[N];联合日报;2005年

8 王东升;大学生就业:观念决定前途[N];联合日报;2005年

9 王艳 孙宜华;大学生就业天地更加宽广[N];连云港日报;2005年

10 新华社记者 胡梅娟;大学生就业:多一些鼓励 少一些限制[N];闽西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胜国;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绩效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刘西忠;大学生村干部政策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薛利锋;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端计;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供给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张军利;过度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吴冬梅;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丹;大学生“村官”出口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郭娜;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孙之光;政府扶持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4 那佳;大学生就业中公共部门作为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5 倪洪章;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王U,

本文编号:1900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00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c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