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政府支持、市场不确定性对校企知识转移效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04 01:11

  本文选题:转型时期 + 知识转移效率 ; 参考:《科研管理》2012年10期


【摘要】:本文采用多层次研究方法探究了转轨时期政府支持和市场不确定性如何影响校企知识转移效率。我们构建了一个针对转型情境的校企知识转移效率模型。结果表明大学层面和城市层面的因素可以预测校企知识转移效率的高低。我们发现城市层面的政府支持和市场不确定性正向调节学校层面知识转移效率关系。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how government support and market uncertainty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knowledge transfer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We build a model of knowledge transfer efficiency i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the context of trans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ctors of university level and city level can predict the efficiency of knowledge transfer. We fi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support and market uncertainty at the city level is positively regulating the efficiency of knowledge transfer at the school level.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转型时期产学研合作的知识转移效率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研究”(编号:70972103,期限:2010-201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国家创新竞争力战略研究”(编号:09JZD0030,期限:2010-2012)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洁;施琴芬;张运华;姜苗;;基于知识供应链的高校知识转移效率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徐升华;廖述梅;;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研究定位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3期

3 赵强强;陈洪转;俞斌;;利用截面数据对地域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9期

4 廖述梅;徐升华;;我国校企技术转移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11期

5 王毅,吴贵生;产学研合作中粘滞知识的成因与转移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1年06期

6 卢兵;廖貅武;岳亮;;组织的知识转移分析[J];科研管理;2007年06期

7 邹波;田金信;张庆普;;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校企知识转移绩效提升策略分析[J];学术交流;2009年07期

8 徐凯;高山行;;中国高等院校科研投入—产出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年02期

9 戚文海;;转轨时期俄罗斯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软科学;2005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洁;高校知识转移的机理及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2 邹波;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校企知识转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芦亮;校企知识转移的机制与效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灿英;技术与市场不确定性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亮;赵智杰;黄钱;;塔里木河下游垦区耕地面积变化及驱动力的多层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2 李锦心;汪明骏;范蓓;;高等院校专项投入与科研产出的相关分析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陈士俊;夏青;李凯;;学术交流中的知识转移——基于传播学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梁启华;郝占刚;;企业默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一个基于心理契约的视角[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林枫;徐金发;;国外知识转移研究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李春红;韦泽多;卢玉桂;;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GDP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年01期

7 陈建勋;武治印;;转轨国家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基于转轨国家技术创新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经科学;2012年03期

8 曾德明;覃荔荔;王业静;;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粘滞知识的转移机理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9 曹兴;徐焕均;刘芳;;企业内部知识流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10 顾乃华;;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及其区域边界——基于HLM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傲;柳卸林;吕萍;;创新系统各主体间的分工与协同机制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2 宋宇;马强文;史耀疆;;多层线性模型与学生成绩决定中教师影响途径的统计考察[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夏雪;;家庭及教师特征与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关系——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经验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朱方伟;;技术转移中的隐性知识转化的障碍因素分析[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原长弘;周林海;;产学研合作的知识转移效率的测量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黄鸣鹏;尹俊;;员工情感状态和工作满意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张文勤;石金涛;;领导者目标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创新气氛为中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8 陈傲;柳卸林;吕萍;;创新系统各主体间的分工与协同机制研究[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宇;高新技术企业R&D联盟创新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枭;组织支持、组织激励、员工行为与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方国威;政府在产学研结合模式中的角色与对策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5 韩明华;基于情境分析的集群企业知识转移机理与模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林建明;转型期地方政府扶持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赖芨宇;基于知识挖掘的企业管理集成系统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姜毓锋;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吴文峰;儿童抑郁症状应激—认知易感模型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容;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

2 贺铭珠;基于医生转移意愿的医患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宋充;高校知识转移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李凌芳;企业孵化器智力资本对知识转移及在孵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曦;饭店培训迁移气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婧娴;高校知识扩散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D];中原工学院;2011年

7 李宁;企业—大学联盟动机与模式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8 田娇妮;多水平计数模型在复杂抽样调查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周昕;制造业企业隐性知识获取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赛;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媛媛,郭友群;现代高技术企业的市场开拓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0年04期

2 孟国斌,邱林;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分析及模式研究[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徐琼;技术效率与前沿面理论评述[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刘鹤;科学发展和“六个必须”[J];财贸经济;2005年11期

5 阎敏;;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贡献效应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6期

6 嵇忆虹,倪锋,王宏;产学研合作中利益分配方式探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7 肖红艳,谭咏梅;试论信息时代高等学校的职能[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年04期

8 李纲;刘益;廖貅武;;基于吸收能力和知识溢出的合作研发模型[J];系统工程;2007年12期

9 齐二石;郑晓东;郑轶松;李钢;;基于Web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J];工业工程;2006年01期

10 姚作为;浅析顾客的定义与基本分类[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洁;高校知识转移的机理及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京市鼓楼区 政府支持 民间组织运作[J];社会福利;2006年07期

2 王淑平;王淑敏;;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政府支持与课程设置[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王健;;转型期文化生态因素影响下的电视新闻媒介的发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2期

4 武中哲;;市场转型与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J];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2009年00期

5 赖启航;邬明辉;;攀枝花市旅游企业发展的政府支持与保障措施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陈巴特尔;高霞;;民族文化自觉与国家权利介入——加拿大土著族群语言的保护[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瞿永玲;转型时期对义利问题的新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8 刘成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犯罪问题[J];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9 张秀云;;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心理危机[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莫东烽;谈谈“代差”问题——对转型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杰;;转型时期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成树江;;我国社会团体的转型与功能再定位[A];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青;刘芳;卿平;郑宇;唐兢;;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在竞技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基本作用方式与实现途径[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陈锡喜;焦娅敏;;转型时期社会调控的价值导向[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5 韦丽莉;;活化学会工作对策初探[A];第25届中西南学会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何业京;;海南农垦转型时期的人才战略[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7 贺恒信;薛玮;;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制度创新问题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雷国新;李金红;;转型时期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失范与规范[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雷国新;李金红;;转型时期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失范与规范[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蔡海鹏;;失谐困境下的变革——探寻转型时期历史街区保护的和谐之道[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安民 邵晓光;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N];经济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春莉 实习生 周琳;转型时期的城市化将何去何从?[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韶关冶炼厂 谢吉芳;企业转型时期信访工作的思路及对策[N];韶关日报;2011年

4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薛澜;转型时期的中国公共政策:困境与解局[N];文汇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颖;转型时期的一道题[N];科技日报;2001年

6 张今声;转型期地方政府定位问题研究的新作[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张今声;塑造新角色 探索新轨迹[N];辽宁日报;2005年

8 鸽子;中国将迎来NGN发展的关键时刻[N];人民邮电;2006年

9 杨红旭;转型时期开发商的“八条出路”[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10 陈娟邋本报记者 汪泾洋;杨树泉:倾情塑造转型时期军人形象[N];解放军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冉清文;转型时期中国政府职能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2 栾光旭;转型时期中国金融演进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汤明;论转型时期的私营企业成长[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4 崔红志;转型时期我国农民养老问题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许勇;转型时期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高云虹;中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丽华;转型时期群体文化和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唐庚荣;转型时期寿险公司风险管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苏卉;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运行机制与效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柳海滨;转型时期我国政府自利与公共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国高;转型时期行业协会的发展及相关政策建议[D];西北大学;2008年

2 罗翠芳;转型时期西欧商人资本的区间流动[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峻岭;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诚信道德建设[D];河北大学;2004年

4 杨晋;论转型时期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栾海清;转型时期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6 霍丹;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整合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志胜;转型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定位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邓友川;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9 董琳;转型时期城镇居民休闲消费行为特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8年

10 谭均容;转型时期弱势群体利益表达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75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75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e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