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高等教育改革真相
本文选题:高等教育 + 改革 ; 参考:《江苏高教》2012年02期
【摘要】:恢复高考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都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也是能够体现高等教育改革意味的重要事件,它们传导着高等教育变革并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灵激荡。但就其过程和结果来看,恢复高考确认了生产精英的新方式,大众化则使高等教育制造精英面临合法性危机。这些看似矛盾的改革路向背后隐含着中国式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真相。
[Abstract]:The restoration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re both major events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y are also important events that can embody the meaning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They transmit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bring great spiritual agitation to people. However, in terms of its process and results, the restoration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onfirms the new way of producing elite, and popularization makes the higher education manufacturing elite face a crisis of legitimacy. These seemingly contradictory reform directions imply the common trut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教育改革”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彭拥军;;高等教育改革的合法性:话语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1年01期
2 吴建华;科举制下进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流动[J];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3 魏新;高教规模扩大的可能性有多大[J];中国高等教育;1999年2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彭拥军;;高等教育研究的旨趣[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张萍;“高分低能”之说不科学[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3 高晓清,顾明远;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对我国切实性问题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林,刘保军;中国的职业阶层与高等教育机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潘彭丹,余期江;浅析当前阶层分化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谢作栩,罗奇萍;闽、湘、川3省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初步调查[J];教育与经济;2004年03期
4 王洪才;;高等教育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年05期
5 余小波;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探析——对某所高校2000级学生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2期
6 申培轩,陈世俊;论高等教育供给及其影响因素[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刘亮;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高等教育财政模式选择[J];财会研究;2005年11期
8 李远贵;;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J];教育导刊;2006年10期
9 董智;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机会均等[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10 鄂德礼;;我国高等教育起点公平的问题及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岚;李晓林;苏建茹;宋欣;;高校实验用房改革初探[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田勇;;贫困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资分析[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马永霞;;主体利益冲突下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危机[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谢爱磊;;关系资源与优势地位的传递——一个解释农村居民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动力机制[A];“公平、质量、效率:农村教育政策的抉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金子元久;刘文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治经济学——日中比较[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钟云华;沈红;;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A];改革开放与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7 王烽;;高中阶段何以成为获得普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瓶颈[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周静敏;郝成庆;李连江;;完善聘任制,,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入发展[A];管理与服务——北京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论文集[C];2003年
9 李连江;史志刚;郝成庆;周静敏;贾春源;;浅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后勤管理处(办公室)的职能和作用[A];管理与服务——北京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论文集[C];2003年
10 林莉;;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合理路径[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彬莉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扩招后中国高等教育机会区域差异拉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楚琳;美国未来5年的高教施政纲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陈树生;高等教育质量的制度保障[N];光明日报;2006年
4 金钢;高校扩招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陈哲;上海扩招外地生:公平与“私心”兼顾[N];经济观察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阿小龙;高校欠费问题亟待解决[N];江淮时报;2005年
7 金子元久 [日] 鲍威 译;高等教育大众化背后的影响机制[N];科学时报;2007年
8 易之邋任松筠;南京率先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N];新华日报;2008年
9 吕丹;以制度提升高校创新力[N];光明日报;2007年
10 ;高校要适当控制招生增幅稳定招生规模[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红霞;社会阶层与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相关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田爱丽;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制度研究及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徐颖;基于学生利益的我国高校收费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立科;英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董美英;教育机会均等视阈下重点高校大学生来源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宋鸿雁;印度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朱沙;政府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唐海龙;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新忠;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启进;结构的力量:社会结构与高等教育分流结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继岭;文化资本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朱银银;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张义祯;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谢昭煌;中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D];厦门大学;2009年
5 景婷;阶层资本对子代高等教育获得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6 杨灿;中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7 周丽;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7年
8 王萌;教育公平视角下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宁金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严瑛;高校监督系统的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79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79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