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调查研究
本文选题:大学生 + 法律意识教育 ; 参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7期
【摘要】: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分析,多维度探索出我国高校法律意识教育的合理性改革,培养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参考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相应地提出改进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rational reform of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s explored, and the modern legal consciousnes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s cultivated.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By referring to the results of a sample investigation on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some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马列部;
【基金】:贵州省教育厅专项任务项目课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调查研究”
【分类号】:G6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征汉年;刘玲;;习惯权利基本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4 章礼福,李卫东;“法治”、“人治”、“德治”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王先林;论反垄断法的基本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王荣科;艰辛探索的政治文化考察——毛泽东领导全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再回顾[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强昌文;论利益的法律调整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孙金华,张国富;邓小平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李建中;;社会转型与长三角发达地区公民公共政策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张晓燕;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雷志卫;欧洲货币联盟的理论基础与运作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6 庄杰;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7 郝首栋;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9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周昀;反垄断法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建民;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D];湘潭大学;2002年
2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尚宇红;唐太宗的君德及现代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李韶峰;反倾销法调查程序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7 李仙飞;马克思个性观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王晓林;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李少军;论有限政府[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罗婧;世界交往新潮与中国主动走向世界机遇的错失:1760—184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晓霞;陈勇;;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团学工作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2 张成良;;大学生形象上升还是下降 社会媒体应该检讨[J];公关世界;2009年12期
3 涂振;;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大学生的人生规划[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4 吴筱萌;谢赞;蒋静;;大学生网络购物动机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5期
5 孙丽;;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探索[J];中国人才;2011年14期
6 曹国华;;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应如何调整心态?[J];乡村科技;2010年04期
7 本刊编辑部;;学院奖:命题企业品牌传播的战略选择[J];广告人;2011年07期
8 杨玉翠;;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和引导[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9 左凯旋;单亚;;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大学生朋辈教育[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赵婕;;消费行为视角下的大学生低碳意识[J];华章;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刚;;贵阳市大学生群体公德状况调查分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彭学君;李志祥;;基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高校学生群体危机决策研究[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魏红英;;我国大学生群体失业预警机制浅析[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韩德华;魏红英;;我国大学生群体失业预警机制浅析[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冯宁;;农村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基于社会工作的视角[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郑彩莲;;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发展的若干思考[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吕晨飞;;当代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8 王学峰;;谈思想政治视角下的大学生消费教育[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胜;;广东大学生价值观与消费行为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梁丽娟;;和谐人格视野下的大学生情商教育创新机制研究[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YMG记者 李少鹏 通讯员 刘海军;为大学生群体开展母教培训[N];烟台日报;2010年
2 李斌、吴晶晶;大学生群体呈现四大特性[N];人民日报;2005年
3 李斌 吴晶晶;大学生群体呈现四大特性[N];中国社会报;2005年
4 李斌 吴晶晶;大学生群体四大特性引人忧[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闫盛霆 张希栋 杨永刚;淄川区生源高校毕业生九成就业[N];淄博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刘雅玲;设置基金鼓励青年创业[N];珠海特区报;2009年
7 特派记者 黄晓华;保障和促进我国女大学生就业[N];海南日报;2010年
8 欧恩懿;“最牛”来自于简朴[N];辽宁日报;2010年
9 华东师大亚欧研究中心研究员 余南平;阻却大学生滑向“幻灭的一代”[N];社会科学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徐春林;特许展开辟大学生创业新路径[N];国际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茅海燕;当代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研究: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考察[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晓燕;“偏离”与“重构”[D];上海大学;2008年
3 郑素侠;互联网使用与内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吴冬梅;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马冬卉;大学生多样性与教学针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黄国辅;后勤社会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郑晓艳;农村籍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耀臻;论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董宇艳;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岳鹏;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晴;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莫诗浦;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建荣;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有序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蔡苏州;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周曦;SNS网站对于大学生同学间人际关系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9年
6 朱茵;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消费文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张亚楠;长春地区大学生地域刻板印象与择业意向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杨卫芹;大学生管理伦理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唐国战;大学生生活方式及其引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涂庆皓;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消费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87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87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