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应以促进学生学习为指向
本文选题:学生工作者 + 高校学生工作 ; 参考:《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23期
【摘要】:正高校学生工作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工作的指向与重心也应是大学职能与使命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与大学的双重发展演进,现代大学已由大学发端时承担的单一教学职能拓展为更为丰富而繁重的,包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传承等在内的多重、复合职能。但不论其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如何转变,人才的培养始终是大学不变的核心任务,而其中知识的传承与学习依然居于基础与关键的地位。今天,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Abstract]:Student work is an organic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direction and focus of student work should also be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university function and mission. With the dual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society and universities, modern universities have expanded from a single teaching function to a richer and more onerous one, including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social service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inheritance. Compound functions However, no matter what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how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s always the core task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learning of knowledge still occupies the basic and key position. Toda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党委;中山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研究”(批准号:11JDSZ1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牛慧娟;;21世纪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新理念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东华;曲翔;;大学生课外学习与发展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7期
2 陈桂云;;人本视角下的大学物理课程地位和作用[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6期
3 梁钟儿;;公共治理视野下的高校学生事务[J];消费导刊;2009年19期
4 慕海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4期
5 武圣强;;论LR理念指导下的“四维”合作型学生工作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7期
6 韦勇;郭俊;;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分析及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俞明祥;;浅谈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念创新[J];黑河教育;2012年10期
8 王中坚;;当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理念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03期
9 姜芳;张英杰;黄t;贾法雷;;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课外学习和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01期
10 夏清梅;;中美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的比较[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游敏惠;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方守江;中国学生国际流动:驱动力及风险防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燕;文化视野下的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广婷;江苏普通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刘行;高校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狄魁;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金鹏;学生事务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高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郑金鹏;美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美丽;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梁岱;高校本科学生事务管理[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科;中美高校学生工作比较及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10期
2 李伶俐;李娇丽;;高校学生工作浅论[J];文教资料;2010年10期
3 潘世墨;;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理、服务”的辩证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10期
4 王红英;简论高校学生工作的德育功能[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高猛;陈思坤;;高校学生工作者的人际角色与技能研究——组织行为学的视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6 张国良,万国海,王松祥;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一点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1993年03期
7 胡祥平;建设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高校学生工作队伍[J];贵州教育;2004年06期
8 姜梅;;英国导师制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12期
9 周世煊;叶存池;;高校学生工作民主意识再思考[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10 刘小萍;龙兴云;;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艳华;;关于高校学生工作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探究[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白正府;;我国高等教育分众化的经济意义[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潘际銮;;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4 ;第一章 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新理念[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5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顾绍新;刘戍军;;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7 吕冰;;农科大学生参与式学习刍议[A];2005'海峡两岸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孙伟;;论我国高等教育供需矛盾及解决路径[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郭加利;于钦明;;创新高校学生工作 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文科;;中美高校学生工作比较及启示[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莹 马扬;辽大“最尽职教师”迎来久违的掌声[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记者 李佳 通讯员 张全友 党波涛 黎江东;让师生走得更近[N];长江日报;2010年
3 记者 覃作权;5年后每个社区都有大学生工作者[N];福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赵晖 通讯员 郭尚维;学生有事 “拨拨就灵”[N];天津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唐红波;有热情还须有方法[N];光明日报;2011年
6 徐春浩;座谈制度筑牢大学根基[N];中国矿业报;2011年
7 记者 苗家生 通讯员 罗宝旭;沈阳师大学术沙龙让学生学习更自主[N];光明日报;2005年
8 姚莉莉;海大取消退学制度[N];海南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杨桂青;创新,法国高等教育的骄傲[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熊丙奇;提高受教育者的教育回报[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跃;我国高等院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张yN婧;我国高等教育X效率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王剑波;跨国高等教育理论与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秀晶;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市场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林莉;中国高校贷款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张向东;我国高校财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陶能祥;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燕玉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夏桂华;基于层次定位的我国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慧丽;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践比较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姜娜;“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D];天津大学;2010年
3 杨延圣;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问题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杜巍;高校学生工作服务路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印卫;高校学生工作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杨伟杰;基于工作流技术的高校学生工作流程重组与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王晓娴;高校人性化学生管理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海峰;高校学生工作目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李晓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楠;我国高等教育校际联动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17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17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