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可行性
本文选题:高等教育发展 + 发展研究 ; 参考:《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11期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以高科技、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初见端倪,高等教育日益进入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的轴心机构;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时代。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便是,高等教育应当如何发展、如何变革?因此,对高等教育发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构建一套适合于中国现实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发展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进行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进行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或者说"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从这个问题出发,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群。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emergence of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characterized by high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higher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center of society and become the axis of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higher education has also ushered in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An era of great change. A question that follows is, how should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 and change?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deeply and systematically, and to construct a set of development theory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realit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the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is "how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or "whether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s feasible".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a series of problem groups arose.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阻力问题研究”(11YJC880001)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逻辑体系研究”(S2011226) 河北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博士基金)“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研究传统与分析框架”(W2010B14)
【分类号】:G64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福森;价值迷失: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观的"走火入魔[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2 吴岩;从属理论现象与教育理论研究创新[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Z1期
3 谢锦霞;试论发展理论在发展教育理论研究中的适用性[J];教育探索;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国菊;;工商管理教育的昨天与今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黄国菊;EMBA教育中CBE模式的借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阮成武;;中国教师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毛国红;;学改论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辜文林;赛乐;;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严重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6 周清林;;中国语境中的“权利能力”[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梁文生;;郑观应“道器”、“体用”论及其评价[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8 崔伟奇;论“通识教育”的哲学基础——兼析“科学传统与人文传统”的辩证统一[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陈时见;袁利平;;比较教育学的范式与学科生长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10 陈时见;;论比较教育的学科属性与学科体系[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潘懋元;陈兴德;;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阎凤桥;;学术传统:优势或劣势?(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葛新斌;;农村教育投入体制变迁30年:回顾与前瞻[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王鹭娟;李朝平;;“教育过度”问题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孟凡东;;文化东亚研究的学术理路及其特点——亚洲学者的亚洲取向研究刍议[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孙启林;周世厚;;东北亚的教育变革与文化传统论纲——对中国、日本和韩国19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变革历程的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雷家彬;中国高等学校分类方法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彬;封闭式管理对中职学生成长影响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昕;民族高中地理教学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永春;初中小班化课堂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由明;建立中国大学校长问责制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郭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6 章亮;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连丽梅;初高中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吕钦忠;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义及其哲学依据[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凤丽;教育生态学视野中的学校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皓;罗家伦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家颐;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王庆;大学集群 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研究的新视界[J];上海教育;2005年14期
3 张铭钟;廉武辉;;基于知识经济的我国县域高等教育发展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4 宋立丹;;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医学教育探索;2007年03期
5 潘懋元;;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可行性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10年05期
6 刘永春;赵响玲;杨凯;;我国教育产业化的实证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冯涛;;基于技术性分析的高等教育融资创新[J];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8 赖明谷;柳和生;;回归理性后的地方高校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2期
9 李晓丽;;大众与精英并举的高等教育发展路径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年03期
10 卢晓中;陈伟;;试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宏志;;人才资源配置与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启示[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范海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孙诚;吕华;;从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胥兴春;;大学生性行为及性道德观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史秋衡;陈萦;;美国高等教育供给模式与教育质量的关系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高福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A];校长论坛——北京高校校长论后勤社会化改革论文集[C];2003年
7 王娜;杨文豫;;高校扩大招生对社会经济的作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单中惠;;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张辉;崔晓林;;从拉动内需角度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10 李存俊;;大力支持独立学院的改革与发展[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林慧;高等教育与建设和谐西藏[N];西藏日报;2007年
2 记者 严凌;圈内高校对口支持与合作[N];黄石日报;2009年
3 张宁锐;高校教育基金会面临发展良机[N];人民政协报;2009年
4 代群;大学圈地热有违高等教育发展规律[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蒋家平;大学圈地热有违高等教育发展规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6 缪志聪;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N];江苏教育报;2011年
7 新华社记者 尹鸿祝 本报记者 温红彦;教育部采取措施加快高等教育发展[N];人民日报;2000年
8 记者 吴鹏;我市高等教育发展迅猛[N];黄冈日报;2006年
9 陈晖;高等教育发展的“台州速度”[N];台州日报;2007年
10 记者 谭晶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N];云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薇;苏格兰大学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2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申培轩;农村现代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慕静;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5 阎志坚;中国高等教育宏观决策体制与过程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练晓荣;经济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协同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欢;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郑中华;基于制度视角的高等教育政策评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张志刚;高等教育区域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斌;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薛凌芸;法国近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尹华;高等教育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陈小能;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政策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鹏;大学城建设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6 孙军;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黎娜;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与财政政策安排[D];山东大学;2008年
8 刘煦;山东省高等教育公平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周登高;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度的测算与提升策略[D];湘潭大学;2008年
10 李海云;论古希腊的高等教育[D];内蒙古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18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18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