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思考
本文选题:新疆少数民族 + 大学生 ; 参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11期
【摘要】:新疆是反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对我国实施分裂与渗透的前沿,而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新疆的未来,也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三股势力与我争夺的重点。调查显示,敌对势力的歪曲宣传使得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狭隘的民族意识较浓,进而弱化了他们的国家认同意识。为此,必须健全高校国家认同教育体系,重视双语教育,增加学生活动中国家认同教育的情感体验,注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学校中举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以此来增强国家认同教育的感召力。
[Abstract]:Xinjiang is the front line of oppos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hostile forces to use ethnic religion to split and infiltrate our country, while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are Xinjiang's future, and are also the focal points of the western hostile forces and the three domestic and foreign forces competing with us.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misrepresentation and propaganda of hostile forces make some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narrow national consciousness stronger and weaken their national identity consciousnes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tach importance to bilingual education, increase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nat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in students' activities, pay attention to the humanistic care of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and hold traditional minority festival activities in school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appeal.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研究”(编号:11XJJAZH003)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陆海发;袁娥;;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设的意义、挑战与对策[J];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2 郭颖;;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志远;;论国家认同与民族(族群)认同的共生性[J];前沿;2010年19期
2 谷家荣;;地域、身份与认同——云南金水河村傣族跨国婚姻调查[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3 李学保;;民族认同、族裔民族主义与后冷战时代的世界冲突[J];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4 张殿军;崔慧姝;;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法律变通的价值蕴涵[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5 吴玉敏;;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张廷刚;;我国民族关系新情况新问题成因及对策——基于“3·14”和“7·5”事件的思考[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0年00期
7 徐蓉;;培育中华各族现代意识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孔新峰;;“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政治学解读:国族认同构建的视角[J];实事求是;2012年01期
9 周建新;黄超;;跨国民族劳务输出中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龙井市龙山村S屯朝鲜族劳务输出韩国为例[J];思想战线;2011年02期
10 谢玲;秀梅;;新疆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析[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金柄珉;;试论跨国民族的多重认同——以对中国朝鲜族认同研究为中心[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周建新;黄超;;跨国民族劳务输出中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龙井市龙山村S屯朝鲜族劳务输出韩国为例[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黄岩;;促进国家认同,构建和谐多民族国家[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旭鹏;文化认同理论与欧洲一体化[J];欧洲研究;2004年04期
2 李明明;试析欧洲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J];欧洲研究;2005年03期
3 王海峰;;塑造国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使命[J];求索;2010年08期
4 刘建红;张京玲;;“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02期
5 许纪霖;;现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6期
6 董小燕;试论欧洲认同及其与民族意识的张力[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1期
7 郭艳;全球化时代的后发展国家:国家认同遭遇“去中心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9期
8 冯润民;;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精神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03期
9 王剑峰;族群性的陷阱与族群冲突[J];思想战线;2004年04期
10 王欣;;政治文化发展与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超;;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36期
2 刘震宇;;浅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与引导[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3 刘桂娥;蔡秀娟;肖华;;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和培养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年16期
4 郅洁;杨坤;;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难就业因素分析及就业渠道的拓展[J];成功(教育);2012年07期
5 姜国峰;成团英;杨庆玲;;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运行机制的社会化视野解读[J];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张玉祥;陈s,
本文编号:2083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8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