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发展代价补偿与教育公正
本文选题:高等教育 + 代价补偿 ; 参考:《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21期
【摘要】: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当中,成本性的代价投入不可缺少,但由于人为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性代价则要尽可能地加以避免。由于客观的时空条件限制而实在无法进行事前规避的代价,则要积极创造条件对相应的代价承受主体,也就是相对利益受损者实施事后利益补偿。只有通过事前规避与事后补偿相结合的措施,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等教育发展的代价支出,实现高等教育的公正与可持续发展。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cost input is indispensable, but the loss cost caused by human error should be avoided as far as possible.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objective space-time conditions, it is really impossible to avoid the cost in advance, so we should actively create the conditions to compensate the subject of the corresponding cost, that is, the person with the relative interests being damaged after the event. Only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ex ante circumvention and ex post compensation can it be possible to minimize the cos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fair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聿文;社会公正:改革的利益诉求[J];读书;200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颜运秋;陈健誉;;集体合同纠纷与公益诉讼[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8 伏创宇;;论公务员不服从违法命令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9 陈宏光;;新时期法治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十七大报告蕴含的法治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10 郑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李婧;;规则尊重与城市公共秩序文明的构建[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李阳;;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张燕;;异种角膜移植的伦理考量[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戴治勇;;信息与法律[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姜海光;国有控股企业所有权边界与财务战略取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8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立峰;;高校招生录取制度公正意涵之检视——基于教育公正视角的分析[J];高教探索;2009年03期
2 巩茹敏;;论教育公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2期
3 邱级胜;李立琼;;高校创业教育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4 徐乾;;来华留学生管理模式浅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20期
5 王艳红;;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2期
6 ;改革、整顿充实、英才奖学——高等教育的三个重点[J];外国教育研究;1975年02期
7 周恩来;;国务院提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T峄峋龆ń逃糠治叩冉逃亢徒逃康膵p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64年12期
8 长征;;为开创高等教育的新局面而奋斗——记北京市高等学校领导干部学习讨论会[J];中国高等教育;1982年12期
9 罗南;;加速发展高等教育,为我国九十年代经济振兴做好人才准备——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为全省高教发展提出奋斗目标[J];黑龙江高教研究;1983年04期
10 朱杰;;改革海运高等教育的认识和设想[J];辽宁教育研究;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雪竹;;高校学生社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但昭彬;;简析中央苏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高松元;;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法治化:路径、原则与经验[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冰;;对当前新西兰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从审查制向评价制改革的研究与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秀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过程与实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雪竹;李炎锋;;浅论全方位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7 吴玉宇;;利用金融工具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的思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黄玲毅;;浅谈高校双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煜;叶祥凤;;高等学校柔性定制人才模式探讨[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黄清云;;加快上海民办高校发展的几点建议[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家杰;北京高等教育争创一流[N];光明日报;2002年
2 记者 刘宏;我省高等教育突飞猛进[N];江西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丁光清;蔡敬民: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线[N];安徽日报;2006年
4 纪良;唤醒农民跻身高等教育的热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袁新文;大学不能“摊大饼”[N];人民日报;2007年
6 ;高教社推出“大学生传世经典随身读”[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兰州商学院党委书记 王肃元;解放思想与高校发展[N];甘肃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周仕兴;夯实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N];广西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张海志;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更待山花烂漫时[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們;松绑国有大学 财务自主助推产学研一体[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2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8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俊;大学的学术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孟丽菊;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有志;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婷婷;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3 卫婷婷;我国中央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4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5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8 侯若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董新美;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政府间财政责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刘恋;哈珀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92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92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