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获得及影响因素分析——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出发
[Abstract]:There is a general consensus on the role of family background in influencing th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but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impact of capital on the family backgrou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rolificacy, we fi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is not reasonable, and the access to high 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is not reasonable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of (CGSS). Family economic capital plays a weaker role, gender differences, urban and rural differences, regional differences are also decreasing, while the role of family cultural capital is becoming stronger. Thus, the function of cultural reproduction of education began to be strong, and the function of intergene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began to weaken accordingly. The model of cultural reproduction is beneficial to the principle of performance doctrine and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is discove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urther study of educational equit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项目编号:09JZD0034-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07年度规划基金项目“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变迁”,项目编号:07JA880047
【分类号】:G6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2 张玉林,刘保军;中国的职业阶层与高等教育机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郭丛斌;闵维方;;家庭经济和文化资本对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4 侯龙龙;李锋亮;郑勤华;;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获得的影响——社会分层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5 王伟宜,谢作栩;家庭文化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J];江苏高教;2005年04期
6 高璐;;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7期
7 张翼;中国人社会地位的获得——阶级继承和代内流动[J];社会学研究;2004年04期
8 李煜;;制度变迁与教育不平等的产生机制——中国城市子女的教育获得(1966—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对转型期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方金友;;当代安徽社会阶级阶层的演进[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3 成祖松;;农民流动的制度惰距特征与制度创新[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4 江小容;;新农村建设思路下的农民工群体贡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5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6 吴新生;晋新焕;;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7 吴秀娟;;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8 曹明贵;黄新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9 刘小年;;农民工阶层分化机制功能与政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10 余心乐;钟悦之;刘影;莫晓宇;涂菲;;江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希;;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航;;家庭环境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影响的调研报告[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杨迎秋;;高等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及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帅;魏建;;村民自治的挑战:空心化、村干部激励不足与自治行政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沈奕斐;;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社会分层理论[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蒋美华;柴丽红;;女性商业服务业员工的职业变动[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蒋美华;;社会转型过程中体制内女性办事人员的职业变动[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胡建国;;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体系的性别建构[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宋圭武;;女性农民工问题研究与思考:以甘肃为例[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赵聚军;;福利刚性、市场、区域差距与人口结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约因素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6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7 耿百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唐海龙;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董京京;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宏伟;政府在农民工社会流动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张平;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利益的分化与整合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周丽;产业结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尹丽;青岛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林军;应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政府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生全;教育批评的教育基础刍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郭丛斌,丁小浩;高等教育跨越职业代际效应的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3 谢作栩,罗奇萍;闽、湘、川3省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初步调查[J];教育与经济;2004年03期
4 郭丛斌;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中国的验证[J];教育与经济;2004年03期
5 薛晓源,曹荣湘;文化资本、文化产品与文化制度——布迪厄之后的文化资本理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1期
6 潘彭丹,余期江;浅析当前阶层分化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姜相志;;社会分层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J];青年研究;1992年12期
8 刘宏元;努力为青年人创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武汉大学1995级新生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1996年04期
9 孟东方,李志;学生父亲职业与高等学校专业选择关系的研究[J];青年研究;1996年11期
10 赵叶珠;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晓玲;张诗祺;吴明强;;高教中外合作办学下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1年05期
2 蒋平;;社会分层、文化认同与择校行为——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的社会学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3 许平;当代西方国家社会分层变化分析[J];历史教学;2001年08期
4 范国睿;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J];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5 王伟宜;;我国社会分层与高校分层关系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娄源功;;地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认定与布局的再思考[J];大学(学术版);2011年06期
7 丘拉诺夫;卢汉龙;;社会阶级和社会分层[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01期
8 刘祖云;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郭亮,翟洪峰;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社会现代化解读——试析社会分层对中国社会现代化产生的积极影响[J];兰州学刊;2003年05期
10 宋宝安;李艳艳;;论社会分层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J];社会保障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旭东;;从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公司信用基础的检讨[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2 胡世祯;;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对预付流动资本量及其构成的影响[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肖延方;;《资本论》积累理论对我国当前投资的指导意义[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准;;通过资本阐释劳动价值论[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葛兵;张丽君;;济钢战略决策要点[A];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成保良;;现代资本所有制的形式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培德;;正视人才成长规律,提升高年惠力资本,,齐心构建和谐社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8 晏九s
本文编号:2160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60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