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视域下的高等教育转型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the knowledge society, universities, as the highlands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the base of talent training, are facing many challenges: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is from "highly differentiated" to "cross integration",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from "discipline center" to "problem orientation"; Talent training from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o "cross-disciplinary education." Under this background, subject intersection is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university knowledge innovation, an important way to train compound innovative talents, and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trategy. Therefo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based on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epochal proposi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social change and talent training.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学科交叉的大学人才培养研究”(项目号:11YJC88005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卢晓东;中美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2 阎光才;整体性坍塌之后——当代知识格局变迁与大学普通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3 宣勇;钱佩忠;;知识增长与学科发展的关系探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1期
4 邱士刚;关于大学跨学科教育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叶取源 ,刘少雪;架设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桥梁——美国大学跨学科项目案例介绍和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09期
6 谢和平;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融合与新跨越[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9期
7 张春美,郝凤霞,闫宏秀;学科交叉研究的神韵——百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探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6期
8 樊春良;科学知识的生产模式分析[J];科学学研究;1997年03期
9 王建华;;跨学科性与大学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毛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雪林;[N];文汇报;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武;论政府经济职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薛国凤;;实用型理念:一种深化的新课程改革发展观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沈昕,孟舫;办学理念:大学发展的灵魂——对当前大学办学理念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周霄;小议社会组织分类——从韦伯到帕森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姜玲玲;;复杂性思维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柳平生;;探求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的有机结合——由宋代经济史研究说开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祝军;;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梁华;;哲学视野下中国公共行政的理性思考——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与调适[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钱民辉;对国外教育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姚俊廷;;在“事实”与“价值”之间——马克斯·韦伯学术方法的法理学启示[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亚凝;;“嵌入性”不足与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构[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雷凌湘;;从学科交叉的角度看生物技术的发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张帆;;纳粹对德国大学衰退的影响——以哥廷根大学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陈丽瑶;;欧美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特色及对我国的借鉴[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杨克瑞;;从利益合谋到权力监督: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变革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德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机制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势科学视阈中的文化软实力研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7 吕斌;;行业高水平大学特色发展相关问题的再思考[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陆明远;;公益与效率: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公共性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朱国伟;陈晓燕;;公共行政理性范式的历史分析与三维理性范式构建——寻求作为公共利益实现者的公共行政[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彭君;;论董必武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的思想及其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洁;大学捐赠基金运作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9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程灵;二战以来美国对英国高等教育影响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和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崔丽敏;生态位视域下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定位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姜晓坤;中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臻;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公平性对高等教育效率影响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佳;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沙小妹;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敏;小学班级管理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花蕊;高校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益群;;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与大学创新力的发展——基于制度创新视角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2 刘仲林;赵晓春;程妍;魏巍;;国外交叉科学(跨学科)研究新进展[J];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王伟廉;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划分与授权问题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4 刘念才,刘莉,程莹,赵文华;名牌大学应是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核心[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5 宣勇;凌健;;“学科”考辨[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6 杨天平;学科概念的沿演与指谓[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01期
7 李曼丽;;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欧林工学院的人才教育理念与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02期
8 宣勇;论大学学科组织[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5期
9 潘懋元,高新发;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2年01期
10 张岩峰,王孙禺;迎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体制改革研究现状综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丰捷;[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邹晓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组织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柳洲;高校跨学科科研组织成长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程妍;跨学科研究与研究型大学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段丹;基于矩阵结构的大学学科组织结构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陈婵;高等学校跨学科组织的系统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肖彬;中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的发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文;;专业与通识互动发展之心智模式探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年01期
2 邵川;;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体系的新构想[J];现代情报;2006年06期
3 文武;董事尔;董时平;;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提高高校育人质量[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14期
4 陈敏;;高校专业教育模式研究[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赵南;;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性质的理论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6 刘志坚;;专业教育·就业培训·创业指导——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定位[J];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06期
7 孟庆湖;;我国高校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吴勇;吴炯平;;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题[J];群言;1996年10期
9 刘丹;;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文教资料;2007年01期
10 陆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雪竹;;高校学生社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杨秀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过程与实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玉宇;;利用金融工具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的思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黄玲毅;;浅谈高校双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煜;叶祥凤;;高等学校柔性定制人才模式探讨[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但昭彬;;简析中央苏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高松元;;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法治化:路径、原则与经验[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李冰;;对当前新西兰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从审查制向评价制改革的研究与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雪竹;李炎锋;;浅论全方位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10 黄清云;;加快上海民办高校发展的几点建议[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学最大实力是文化[N];光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海志;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更待山花烂漫时[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們;松绑国有大学 财务自主助推产学研一体[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曲秉春 金喜在;择业能力培养需要创新[N];光明日报;2009年
5 北师大珠海分校“珠海高等教育改革特别试验区”课题组 于风政;在珠海设高教特别试验区谋广东高教新的重大突破[N];珠海特区报;2009年
6 孟丽娟;高等教育:我们拿什么和欧美PK[N];科技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轲真 冯庆 刘秋伟;澳门与横琴校园将由隧道连接[N];深圳特区报;2009年
8 记者 董超文 通讯员 虞海霞;河套地区将主要发展高等教育[N];深圳商报;2010年
9 记者 罗霞;我省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多领域拓展[N];云南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刘宏;我省高等教育突飞猛进[N];江西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4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8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俊;大学的学术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孟丽菊;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董有志;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婷婷;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4 卫婷婷;我国中央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5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7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侯若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刘恋;哈珀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D];河北大学;2011年
10 董新美;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政府间财政责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07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0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