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防教育学的创生及社会责任
[Abstract]:National defense pedagogy is a cross-discipline between military science and pedagogy in its infancy. The present national defense pedagogy is far from the standard of the mature discipline in terms of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organizational system, but it already has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iscipline. After many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preliminary results. Since the cre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pedagogy, it has shouldered various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mainly reflected in: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fense education and school defense education practice from the standpoint of discipline; In order to safeguard national sovereignty,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security, to safeguard national peace and development, to provide dynamic support for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disciplinary support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军事教研室;
【分类号】:G6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范晓军;中国周边经略与中国的崛起[J];北方论丛;2002年02期
2 台启权;;高校国防教育历程及其启示[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年03期
3 齐琳;国内非传统安全问题研究述评[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任卫东;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原则、挑战及选择[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刘跃进;;国内关于安全是否具有主观性的分歧和争论[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曹骑豹;;应对2008:奥运安全与危机管理[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7期
7 丁建伟,K.SH.哈菲佐娃;论宗教对我国西北边疆安全的双重影响[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刘yN;;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的灵魂[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9 傅伦旭;;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工作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傅勇;非传统安全研究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5年
2 闫文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韦祖松;北宋国家安全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平;当代中美非军事院校国防教育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程丹;普通高校与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培养基地关系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隆意;大学生国防意识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王春雨;“9.11”后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杨迅雷;论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张志群;普通高校入学考试安全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世勇;国际视角下的中国西北边疆稳定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卢凤龙;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应有的哲学理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爽;江泽民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创新及其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10 庞双禄;风景区安全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促进宁夏大学持续快速发展 宁夏大学“学科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隆重召开[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促进宁夏大学持续快速发展 宁夏大学“学科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隆重召开[J];宁夏工程技术;2011年02期
3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促进宁夏大学持续快速发展 宁夏大学“学科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隆重召开[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周利;;学科建设和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培育的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11期
5 张曙明;;学科建设与跨世纪高校教师队伍组建[J];高教与经济;1995年03期
6 刘增丽;;构筑学科梯队加强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基本策略[J];中国人才;2011年14期
7 李勇;刘国瑜;;从科研角度探讨大学学科建设[J];江苏高教;2011年04期
8 ;我校与青海师范大学签订学科建设合作协议[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崔运生;;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7期
10 鲁高奇;刘世江;;浅析高校国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独特作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宁凯;;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高教科研课题《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模式研究》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2 刘瑞涵;吴春霞;桂琳;;浅谈人才培养中的学科与专业建设[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3 任露泉;;高校科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丽红;;江苏某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绩效的灰色定权聚类分析[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朱平;;探析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四集)[C];2006年
6 曹小林;赵涛;周孑民;周萍;;优化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抓好学科建设[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7 丁邦平;;科学教育(学)学科建设三题[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刘鹤成;;浅议学术交流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9 孙桂芳;王永权;仲实;包志宏;;重大科技专项给高校学科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A];第二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医学科研管理处(科)长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德英;;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建设与本科教学的探索[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良英邋通讯员 刘念涛;我省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日活动[N];湖北日报;2008年
2 记者 吕禹;为学科建设指点迷津[N];绍兴日报;2008年
3 徐子敏;加强学科建设,,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N];江苏教育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晓佳;打造国防教育大课堂[N];毕节日报;2009年
5 陈中永 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杨一江系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学科建设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蒙自军分区政治部宣保科 姜雪伟 班晓;红河学院利用驻地资源走活国防教育“一盘棋”[N];红河日报;2009年
7 张雪萍 记者 江芸涵;西华大学 学科建设成果显著[N];四川日报;2010年
8 中共连云港市委常委 连云港警备区政委 纪安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N];江苏经济报;2010年
9 记者 望远;我市学校国防教育实现常态化[N];营口日报;2010年
10 通讯员 杨文生 金朝晖;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多措并举推进学科建设[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我国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及学科体系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左兵;西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刘小强;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D];厦门大学;2008年
4 王梅;基于生态原理的学科协同进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夏桂华;基于层次定位的我国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郭树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生态系统发展模型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刘仁义;高校教师科技绩效评价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黄亲国;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李尚群;创新团队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昀;论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规划[D];湖南大学;2005年
2 于文波;研究型学院学科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3 栗新;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王京;地方高等学校特色学科建设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立伟;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大学学科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李华;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金京姬;合并重组的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晓燕;中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探析[D];河海大学;2007年
9 余珊珊;紧缺人才培养背景下的上海市高校学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单佳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15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15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