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西欧中世纪大学与近代科学的产生

发布时间:2019-01-14 07:44
【摘要】:大学的兴起是西欧12世纪社会环境的独特产物。大学的行会组织性质为大学的学术自由在制度上提供了保障,基督教对于客观物质世界与上帝真理的关系的认识鼓励了基督教世界知识分子们的自然科学研究,大学因此成为培养自然科学研究人才的基地,从而为中世纪科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Abstract]:The rise of universities is a unique product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 Western Europe in the 12 th century. The nature of the guild organization of the university provides an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the academic freedom of the university.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bjective material world and the truth of God encourages the intellectuals in the Christian world to study the natural sciences. Therefore, the university became the base of cultivating natural science research talents,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mergence of medieval science.
【作者单位】: 山东轻工业学院文化与翻译研究所;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经院哲学与近代科学的产生”(10YJC770007) 2011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西欧中世纪大学中的科学研究”(J11WE56)
【分类号】:G64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康;;宗教对话探源:以基督教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晨曦;;从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反思当前中国大学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3 王辉;;试析《在撒旦的阳光下》的宗教意识——以穆谢特和多尼桑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杨茂明;奥古斯丁关于罪恶的理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倪正春;;德国农民战争条款与时代特点的悖论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6 彭小瑜;;教会法与基督教之爱——格兰西《教会法汇要》的启示[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7 李中原;;中世纪罗马法的变迁与共同法的形成[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王莉;;中西特技镜像创作观念比较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萧瀚;正义召唤良知,良知追求正义——从19世纪法国德雷福斯案件谈起[J];比较法研究;2001年02期

10 梁爽;;论中世纪异端与近代科学思想的兴起[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湛中乐;徐靖;;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马陆亭;;大学章程的地位与要素[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张腾;;西欧中世纪大学教师的角色及启示[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智笑;;STS—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张卫;;托勒密天文学中本轮-均轮方法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张卫;;托勒密天文学中本轮-均轮方法何以可能?[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7 赵峰;;无翼之“鸟”为什么需要“鸟类学”?——对温伯格观点的反驳与思考[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陈伟;;从牧师到教师:英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变革——以十九世纪的牛津大学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申仁洪;;论中世纪基督教课程理念的演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蔡中民;蔡冰;;科学复兴之难[A];力学史与方法论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董晓佳;帝国秩序的重建[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日元;公元4至9世纪拜占廷帝国基督教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康英;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及其《基督教会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罗辉;西欧中世纪教会婚姻法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宏娜;从拯救到被拯救——白银时代文学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的转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晓辉;“美国公众的良心”[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波;天国的世俗关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阔;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中的死亡意识及其现代意义[D];江南大学;2010年

6 余雪玲;重返伊甸园[D];南昌大学;2010年

7 李丽妹;山寨文化与技术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李崴嵬;浅析国内基督教网站的宗教性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施志杨;政治笼罩下的宗教纷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丽芳;论圣·奥古斯丁的神学美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洪钧,迟景明;大学社会职能的历史演进[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潘后杰 ,李锐;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特点及其意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3 张斌贤;“大学发展不能摆脱历史”——《欧洲大学史》第一卷《中世纪大学》译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4 周谷平;张雁;;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兼论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5 杨阳;;西欧中世纪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发展及现代意义[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11期

6 刘广明;;中世纪大学学术自由的矛盾二重性及其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牛翠萍;于佳媚;;从明代中西方大学教育比较看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J];学术交流;2009年08期

8 王建华;;论大学转型[J];教育导刊;2009年07期

9 朱镜人;金仲夏;汤雪花;;中世纪大学的萌芽条件与发展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熊华军;丁艳;;中世纪大学学术职业的变化[J];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克勤;;欧洲早期大学和科学院对近代科学发展的贡献[A];科学殿堂的力学之光——第五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1年

2 张腾;;西欧中世纪大学教师的角色及启示[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效霞;;中国医学史研究应打破以近代科学为标准的框框和格局[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4 马立武;;近年西方中世纪大学研究概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问永宁;;蒋湘南的易学观初探[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汪灏;;中国近代各自然学科教育的源起[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徐晓望;;汤因比的儒学观及和谐世界的构建[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郝刘祥;;中世纪希腊科学的传播及其与宗教的关系[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王少敏;;科学之大用曰生——科学文化中的人文要素与人文精神[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10 宋斌;;人类学物理学——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乐乐(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中世纪大学兴衰的现代价值[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2 北京大学教授 吴国盛;近代科学兴起的最重要标志[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张开逊;近代科学诞生(下)[N];大众科技报;2001年

4 辛彦怀;欧洲中世纪大学对近代科学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4年

5 清华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 杨振宁;中国文化与近代科学[N];光明日报;2005年

6 温振英;近代科学在中国萌芽的证据[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7 秋实;无形无象、似有而无的神[N];大众科技报;2008年

8 本报评论员 刘晗;寻求欧美与伊朗之间的第三方[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张开逊;我们今天传播什么?(上)[N];大众科技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朱广菁;张开逊:中国发明家肩负的历史使命[N];大众科技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年

2 赵冬;近代科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3 陈沛志;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威;中世纪英国医疗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5 覃胜勇;基督教右翼的崛起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6 王海琴;近代西方科学之数学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冯典;大学模式变迁研究:知识生产的视角[D];厦门大学;2009年

8 朱宇波;中世纪大学和德国古典大学“学科统一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放;阿拉伯科学与翻译运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邓磊;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哲宇;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自治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吴培培;西欧中世纪大学论辩教学研究[D];深圳大学;2012年

3 李跃英;基督教对云南信教民族地区社会秩序影响的法社会学分析[D];云南大学;2012年

4 杨燕;基督教教会对欧洲中世纪大学教学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梅芳;基督教文化与近代科学兴起的关系[D];四川大学;2002年

6 李振;从科学传播学角度看我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D];中南大学;2003年

7 黄晓虹;王星拱与近代科学思想的传播[D];安徽大学;2004年

8 姚中华;从理性化科学的角度看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近代科学[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周勇;我国早期留学教育(1872-1949)与中国近代科学的历史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卢立建;任鸿隽科学思想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08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08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7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