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20-05-16 13:27
【摘要】:互联网的触角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社会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延伸。作为当今时代的“第四媒体”,互联网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和强大功能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高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其成效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和制高点,作为人才密集和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地方,高校最先受到信息革命冲击波的影响。大学生网民已成为我国网民的主体。互联网如同一柄“双刃剑”,在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难得机遇的同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认真研究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将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全文共分四部分: 在文章第一部分里,首先介绍了互联网的概念和发展情况,总结了互联网传播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双重影响。这些是理解和把握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的先决条件,是做好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之后,文章又从战略高度阐述了开展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重大意义。 文章第二部分着重深入分析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首先,互联网特有的传播方式和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手段,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大大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化、民主化和社会化;其次,互联网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的提高创造了积极有利的条件;最后,互联网已成为高校青年学生获取知识,了解社会和人际交往的重要窗口,参与网络生活将大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第三部分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入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互联网的开放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舆论导向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传统权威地位,,思想政治素质和知识结构等提出挑战;互联网对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多方负面影响;互联网特有的信息传播方式 和优势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方法面临严峻挑战。这些必须引起广大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第四部分针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文章提出必须高度关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以积极主动的精神,抓住 机遇,应对挑战,探索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规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 工作的与时俱进。为此,首先要主动出击,在互联网上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阵 地,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理论占领网络这个制高点,积极弘扬主旋 律,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其次,要在认真 研究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以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适应 新形势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经过深人思考,作者提出一些较为具体可行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再次,要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思想政治 工作队伍,为做好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当前,应 着重从思想意识、思想政治素质和知识结构等几个方面人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战斗力。最后,要进一步加快高校校园网建设,加强网络立法 和管理,大力宣传道德,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景涛;;我的互联网生活[J];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10年07期

2 ;互联网魔鬼词典[J];青少年日记;2004年19期

3 明月;;不会上网的互联网运营商[J];意林(原创版);2011年09期

4 ;何谓物联网[J];发现;2010年11期

5 ;言论[J];新语文学习(初中版);2011年Z2期

6 木娃;;把汽车开进互联网[J];黄金时代;2002年12期

7 ;胡钦佩将军艺术简历[J];辅导员;2011年18期

8 肖文华;郎小娇;梁明;;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探析[J];传承;2011年14期

9 周凯;吉利;;论运用网络环境构建服务型政府[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高连宏;;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宏利;雷雳;王争艳;;青少年在互联网使用中的时间知觉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梁涛;;呼叫中心发展趋势及实业呼叫中心应对[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7年

3 康丽君;;网络时代与科技期刊的发展[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于福洋;李朝旭;李颖;;当代中国人社会心态的互联网折射——来自抗震祈福留言的分析[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贺宁武;孙志刚;;面向流媒体传输研究的StreamSim模拟器设计与实现[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汪明峰;;互联网与城市地理学:中国案例与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佐斌;;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杨菊红;;科技期刊办刊应如何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A];第三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程葳;;网络管理与构建和谐城市社会的关系[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周海伦;;首钢总公司能源管理系统开发[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专题联合采写组 高博 尼梅 培垠 吕欣欣 王微;互联网的下一个出口[N];电脑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戴玉达;IDG缩小互联网投资比重[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3 主持人 钟晓军;商业互联网 十年风雨路[N];光明日报;2005年

4 郑学子 王秋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增强针对性[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5 周巧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贵在得人心[N];衡阳日报;2005年

6 刘莹;地址栏:上网关键通道[N];吉林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李梁 余力 □实习生 许桐珲;14部委联合“净化”互联网[N];南方周末;2005年

8 ;强化政治工作服务保障作用[N];人民武警;2005年

9 唐晓;做好抗洪救灾中的政治工作[N];人民武警;2005年

10 杨群吉;政治工作要为打得赢提供强大动力[N];战士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祖明;互联网上的版权保护与限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黄刚;整合与互动[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3 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章淼;互联网端到端拥塞控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汪明峰;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姜正国;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耀刚;互联网商务主体的参与决策和竞争行为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9 李婧;应用层组播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张红兵;虚拟企业中知识转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赫鹏飞;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兰敏;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3 刘越;互联网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初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4 张勇;试论互联网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5年

5 曾超;论互联网与手机的联姻及其对大众传播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5年

6 刘宇波;面向可下载资源的WEB搜索引擎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05年

7 刘君;解析新华网的成功轨迹[D];河北大学;2005年

8 张晶;互联网对中学生学习和人格发展影响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9 朱海明;上海信投互联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营销战略与策略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10 徐俊霞;网络传播中的政治沟通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66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66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6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