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生激励机制的合理构建
发布时间:2020-06-13 00:44
【摘要】: 人总是在不自由的状态中追寻自由,这个悖论是诱发激励机制产生的根本原因。就高校学生激励机制而言,它亦是为了在终极意义上实现客体/高校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然而,当下高校中以奖学金为代表的激励机制,是一种建立在学校与学院分权基础上的,以成绩为主轴,辅之以工作、人情等因素,在定量和定性之间游走的宝塔松型的日常运作机制。在这个机制背后,是表现为激励项目“层级效应”和“个人效应”的两种行为逻辑以及不同受益群体对激励机制的不同反映。从实践的层面来讲,高校激励机制出现诸多的矛盾,如:制与治的错位、奖与惩的缺失、知与行的脱节等。从理论的层面来讲,当前高校的学生激励机制的则存在着封闭性、原则贯彻之中的偏颇性和角色定位之中的单向性等问题。 在尝试高校学生激励机制的合理构建过程中,本文从构建激励机制的科学理念、构建激励机制的现实针对性、激励要素的有效性及其合理配置等三个层次展开论述:目标的明晰与适度、个体需要的最大满足、激励过程的及时准确,这三者属于科学理念;社会转型对高校的影响和高校学生价值取向变化属于现实针对性;激励目标的科学制定、满足需要的手段创新、激励过程中主体的有效控制、激励环境的全面优化,它们均属于激励要素的有效性及其合理配置。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641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清兰;学校高效运行机制初探[J];中小学管理;1998年Z1期
2 袁是人;活力来自人事制度改革[J];中小学管理;1997年01期
3 邓清兰;风物长宜放眼量[J];中小学管理;1994年Z1期
4 胡丽爱,杨育祥;加强政策导向 调动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6年03期
5 牛淑明;强化机制 加大力度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J];中小学管理;1994年06期
6 赵俭;骨干,,需要“多加餐”[J];中小学管理;1995年09期
7 陈首锋;校长也可有高薪──天津市委常委王鸿江的建议[J];中小学管理;1998年02期
8 陆t
本文编号:2710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10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