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组织属性与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01:21
【摘要】:本论文以组织理论为基础,从历史与现实相嫁接、国内与国外相比较、个别与一般相融合的研究手段与叙述手法对大学组织特性与组织构建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力图解决以下问题:1、大学的根本属性是什么,大学具有哪些基本属性?2、如何根据组织结构理论与大学组织特性设计大学组织结构?3、大学各种属性的特征是什么,各种不同属性的组织该如何构建?4、组织的发展趋势及对大学组织与组织结构的影响。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论文的基本框架。本论文共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论述了论文研究的缘由、意义、内容、方法、创新点等问题,主要分析了与论文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指出从组织理论角度研究大学组织属性与结构的优势与长处。是对论文研究的总体说明与概括。 第二部分即第一章,组织理论与大学组织的历史考察。通过对组织理论的历史现状、各流派的回顾,梳理了组织理论的发展脉络及辨析不同流派观点之间的异同,从而分析组织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变化轨迹。从组织结构变迁、管理机构设置这一独特视角分析和概括了大学组织的演变历程。这是关于组织理论与实践的历史阐述。 第三部分共有两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章为大学组织属性分析。通过对大学组织的整体考察与内部组织分析,以组织理论术语概括了大学组织的一般特征,指出大学组织具有异质结构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论文从影响大学发展的力量、大学管理模式、大学成员构成几个维度分析了大学特性,提出了现代大学具有学术属性、行政属性、产业属性三重属性这一论断,并分析了三重属性产生的原因、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第三章为大学组织结构分析。从组织结构设计理论入手对大学组织结构的设计作了分析概括,具体探讨了大学组织规模、战略、环境、工作与组织结构的关系,探讨了不同组织理论下的组织结构设计原则,,不同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对大学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要重视委员会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组织结构形式。 第四部分共有三章,从第四章到第六章。第四章为学术属性及其学术组织构建,从组织形态、组织活动、组织功能、组织人员、组织管理等角度提出了大学学术属性的特点,并对学术委员会、学院制、系科制等组织架构问题作了具体探讨,提出大学学术组织构建要强调扁平化、矩阵化、分散化的建议。第五章为行政属性及其行政组织构建,分析了大学行政管理、行政权力的特点,行政属性的具体表现,结合中国大学实际情况对大学行政理念作了剖析,并对国内外大学行政机构设置作了现状调查与比较分析。第六章为产业属性及其产业组织构建,对大学产业属性的原因与特征作了分析,认为大学具有生产性、商品性和收益性等反映产业性质的特征,尤其是中国大学,在“产学研一体化”和“校办工厂” 的制度安排下具有“准营利组织”特性,并着重对科技产业和后勤组织的构建作 了阐述。 第五部分为第七章,大学组织及其结构的发展趋势。根据组织理论关于未 来组织发展的研究,分析了大学组织从功能到形态出现的变化趋势,对虚拟大学、 巨型大学、企业大学及大学组织的发展趋势作了具体阐述。 论文主要以承担三大职能、教学型大学以上层次的公立大学为主要研究对 象,既有国际视野,又具本土情怀,探讨世界各国大学的共性,以世界各国大学 作为探讨大学组织属性与结构的背景与对象;同时关注中国大学的现实情况,在 具体问题讨论中大多以中国大学为分析对象,试图解决中国大学现实中存在的一 些实际问题。 大学作为一个古老而常青的组织,以组织理论这一视角进行剖析,将使我们 从理论上更为准确把握大学组织的独特性质,从而为大学组织构建与管理提供依 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640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卫宁;石文华;;中美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的比较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肖美良;;学校物质文化的反思与构建[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黄华;;也谈“教授治校”——高校学术行政管理的模式[J];中国电子教育;2006年03期

4 刘艳;宋健;;高校社会资本对社会融资能力的影响——基于社会网络结构视角的分析[J];高教探索;2008年06期

5 刘艳;;高校社会资本影响办学绩效的机理——基于社会网络结构主义观[J];高教探索;2009年04期

6 张侃;;论大学的组织属性与内外部制度结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3期

7 刘根厚;;刚柔相济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建构[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7期

8 刘艳;;高校社会资本影响组织创新、办学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0年01期

9 魏钢焰;周翼翔;王秀秀;;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组织特性——兼论大学组织特性的划分依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年06期

10 胡仁东;;大学组织内部治理的基本要素探析——基于权力场域的视角[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艳;;高校社会资本对组织创新、办学绩效的影响——基于社会网络结构视角的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肖兴安;中国高校人事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何超;大学战略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杨如安;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大学学院制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张国强;论高等教育功能的失调与调适[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磊;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志宏;高校组织结构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王志彦;中国大学学术组织结构与运行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春霞;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组织结构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10 王光彦;大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亚娟;研究型大学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赵静;基于大学组织特性我国现代大学学术管理制度取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雷涛;基于现代大学制度视角下的高校行政化问题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4 张晗;高校战略地图模型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徐彦俊;通化师范学院教师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楠楠;领导者胜任力对高校组织设计的影响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肖美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组织文化的构建与提升[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8 胡宪君;适应创新要求的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张振宇;院校合并的组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杨永革;我国高等学校学术组织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10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10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3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