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人才市场关系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9 12:31
【摘要】: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才市场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基本上没有关联,但在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随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大学生就业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国家对大学生“统招统分”逐步过渡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用人单位的独立性、自主性愈来愈明显,政府的单纯行政干预也愈来愈少,再加上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国家机关改革人员分流,企业减员增效,社会对大学生的接纳能力降低,并且一些学生就业观念没有及时转变,从而造成一定范围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市场已明显向买方市场倾斜,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比较突出。在该转型时期,人才市场逐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进行调节,开始发挥出其对人力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但由于我国人才市场发育很不成熟,市场体系极不完备,市场主体不明晰,对运行机制也认识不清,未能为高校毕业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导致其就业渠道单一且不通畅,造成目前就业困难的窘迫局面。如能尽早在我国培育起成熟的人才市场,势必能为高校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本文从就业理论、人才市场相关研究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等作为本论文的理论支撑,首先对我国及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人才市场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采用实证分析调研的方法,深入探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同人才市场的关系,在借鉴发展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政府、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毕业生人才市场中介五方面提出了完善重庆市高校毕业生人才市场体系的相应对策及有待研究之处。本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人才市场的关系的深入探讨,旨在能为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才市场体系的完善提供一些建议与对策,为政府制定人才市场的相关法规与政策提供一些参考,使人才市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同时,本文结合了重庆市的现实情况,对面向重庆市高校毕业生的人才市场进行研究,这对其他地区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毕业生人才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647.3;F249.27
【图文】:

人才市场,总数,人才


2.2.1.1 我国人才市场现状简要分析截止到 2004 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挂牌人才市场 4600 多家,国家级人才市总数已达 30 余家,其中,各级政府所属的占 65.2%,行业部门主管的占 10.9%而民营人才机构占 23.9%。2004 年,中国共有各类人才中介服务机构 5449 家,2003 年的 4653 家,增加了 796 家,增长了 17.1%;比起 2002 年增长了 27.4%;2001 年增长了 41.5%,人才服务中介服务机构增势迅猛(图 2.10)。此外,人才务中介机构作为配置人才资源的主渠道作用逐渐显现,实现人员流动人数逐年长(图 2.11),其中,2004 年共接待流动人员 4877 万人次,登记要求流动人员 13万人次,帮助 572 万人找到了新工作或转换了工作岗位。到 2003 年底,全国各各类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共拥有 Internet 站点 1525 个,共有 2862 个市、区(县)现了计算机联网,建立人才信息计算机数据库 28728 个,人才市场网站全年访量超过8亿人次。截至2003年底,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共为4673家单位实行了人事代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保有量达到 610 万份,为 219159 人定了专业技术职称。

人才市场,情况,重庆市,人才市场体系


图 2.11 1993-2003 全国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流动人员情况Fig2.11 The situation of talent institutions of 1993-20032.2.1.2 重庆市人才市场现状1.我市人才市场基本情况重庆市第一家人才中介机构——重庆市人才市场于 1992 年 11 月 26 日正式挂牌正式对外开放,表明了重庆市人才资源开发的市场化由此起步,也标志着重庆人才交流工作和人事制度改革迈上新的台阶。经过 13 年的努力,我市人才市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人才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格局初步形成,人才市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 2010 年,我市将基本建立布局合理、类型各异、机制完善、功能健全、法规配套、服务规范、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1)人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国家级专业性人才市场快速发展、基础性人才市场逐步扩大、区域性人才市场逐渐形成,网上人才市场迅速崛起,多层次、网络化的人

人才市场,供求关系,毕业生


5 完善重庆市高校毕业生人才市场的对策及建议71图5.1 人才市场中工资对人才供求关系的影响图Fig5.1 Payment’s influence on the the relationship of supply and need of talents intalent market3.健全人才供求衔接机制毕业生人才市场供求衔接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形式来实现。(1)供求联系机构多元化。联系机构是毕业生人才市场供求双方实现双向选择的中介组织。它的基本职能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收集和传递毕业生供求信息。主要包括毕业生需求方提供的职业、待遇、条件和毕业生供给方提供的学历、经验、业绩、要求等方面资料的收集与发布。二是作为供求双方实现劳动交换的媒介。主要包括招聘、求职登记、劳动合同手续的办理和管理、就业咨询、指导和培训等。(2)供求联系媒体多样化。供求联系媒体是毕业生供求信息传递的物质载体,单一的载体不可能有效地满足供求双方的需要。为此,必须促进供求联系媒体的多样化。第一,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传递人才供求信息。其中,报纸是联系人才供求双方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第二,网上求职。利用因特网上的E-MAIL,进行求职登记、发布招聘信息等。第三,毕业生人才市场通过橱窗、简报等形式定期向社会反映供需方面的情况。第四,人际关系,它是工作机会的一个最佳来源。第五,自荐。由毕业生自己直接到有关单位人事部查询招工信息。4.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高校毕业生人才市场竞争活力,引进并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取消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的各种规定,保证毕业生人才市场的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潘石;吕伟;;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思考[J];经济纵横;2012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婧;人才市场招聘会顾客满意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73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73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5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