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初探

发布时间:2020-08-10 09:29
【摘要】: 教育与接受都是一个共时性的活动过程,即教育过程与接受过程的各种要素之间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较多地关注于教育者的责任,注重于教育者的教育活动;而对于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及规律研究有限,故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我们需要从大学生的“接受”角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形式、方法、机制及有效性加以研究。为此,在借鉴接受美学及大众传播学受众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接受者的需要、认知、情感等因素对教育过程和效果的影响,就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接受”,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活动不仅仅是认识活动,还包括情感活动。其中,需要是接受主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源泉和动力;而接受主体的认知结构对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定向作用;情感则具有调节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调节功能。能动受动规律则是接受心理机制最基本的规律。 当然,仅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是不够的,更要返观现实,看到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主因之一,还在于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活动中尚存着诸多障碍。因此,从接受主体接受信息的内容、处理信息能力和情感因素三个纬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活动中的障碍问题是必要的。诸如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重知识吸纳、轻人文精神追求的表现。此外片面化的认知结构和逆反心理也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通过对诸障碍因素的分析,本文作者从校园育人环境、教育工作者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三个角度,对如何优化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做了探讨,更注重了如何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运行环境的研究,其中,还分析了接受心理理论的理论与实践缺陷,指出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坚持和创新灌输理论,建立授受合一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祖嘉合;;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特性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7年03期

2 乐国安;图式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影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黄世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J];求实;2001年05期

4 李辉;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创设:现状与基本思路[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2787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87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a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