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06:15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用比较研究和逻辑分析方法,着重研究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原则、依据和方法。这项研究对于不断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结构、发挥我国高等教育系统整体性功能具有全局性意义。 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的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为主线,界定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及其相关概念,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即: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马丁·特罗(Martin Trow)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和普通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第二章描述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及结构变迁,概述了目前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普通高等学校的类别和层次明显增加,高等教育结构日益复杂,普通高等学校分级化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中普遍存在着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目标雷同、特色迷失、盲目追求办学规模扩大的“大而全”和提升办学层次的“升格热”等问题。这种现状亟待改进。第三章我们选取美国卡内基促进教育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广州管理科学院的一系列分类方法并对其进行了介绍及评价,得到了有关构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的方法及标准的若干启示。第四章为本论文的重点部分,既提出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原则和依据,又提出并阐述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构想。同质原则、职能原则、习惯原则等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分类的原则;自主原则、服务原则、准确原则等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定位的原则;高等学校履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覆盖面、科研水平以及服务面向等实际情况作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的主要依据;所在区域情况、高等教育及高等学校发展状况及普通高等学校的历史、基础、优势和不足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定位的依据,从而提出以纵向划分和横向划分相结合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方法。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的创新点主要有:一提出了新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原则和依据;二对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划分提出了几点构想,并提出了具体的划分结果。
【学位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G649.21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 类型和层次
(二) 普通高等学校的类型和层次
二、普通高等学校的分类和定位
(一) 分类和定位
(二) 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和定位
三、理论基础
(一) 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
(二) 特罗(Martin Trow)理论
(三) 普通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理论
第二章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现状
一、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现状
(一)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迅速提高
(二) 普通高等学校的类别结构有所改善
(三) 普通高等学校层次结构逐步优化
(四) 普通高等学校隶属关系和举办主体发生重大的变化
(五) 普通高等学校办学规模效益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结构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卡内及促进教育基金会对普通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划分的改革
二、2000年版的美国卡内基《高等院校分类》
三、分类法级标准评析
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分类标准
(一) 目的和用途
(二) 适用范围
(三) 教学计划的定义
(四) 交叉分类可变因素
(五) 分类结果、标准及比较
(六) 教育的大类与学科划分
五、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教育标准分类法》的评析及启示
(一) 该分类法具有广泛的普适性
(二) 该分类法具有标准明确、具体、容易理解等优点
六、中国广州管理科学院大学分类及其评价
(一) 类型划分
(二) 按照科研规模,将普通高等学校分为4型
(三) 分类标准
七、武书连“大学分类”评析
第四章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研究的几点构想
一、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原则
(一) 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原则
(二) 普通高等学校定位原则
二、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依据
(一) 普通高等学校分类的依据
(二) 普通高等学校定位的依据
三、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类型划分构想
(一) 纵向划分
(二) 横向划分
(三) 普通高等学校类型的划分结果
四、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层次划分构想
(一) 层次划分依据
(二) 层次划分的结果
五、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划分结果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6619
【学位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G649.21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 类型和层次
(二) 普通高等学校的类型和层次
二、普通高等学校的分类和定位
(一) 分类和定位
(二) 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和定位
三、理论基础
(一) 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
(二) 特罗(Martin Trow)理论
(三) 普通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理论
第二章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现状
一、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现状
(一)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迅速提高
(二) 普通高等学校的类别结构有所改善
(三) 普通高等学校层次结构逐步优化
(四) 普通高等学校隶属关系和举办主体发生重大的变化
(五) 普通高等学校办学规模效益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结构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卡内及促进教育基金会对普通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划分的改革
二、2000年版的美国卡内基《高等院校分类》
三、分类法级标准评析
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分类标准
(一) 目的和用途
(二) 适用范围
(三) 教学计划的定义
(四) 交叉分类可变因素
(五) 分类结果、标准及比较
(六) 教育的大类与学科划分
五、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教育标准分类法》的评析及启示
(一) 该分类法具有广泛的普适性
(二) 该分类法具有标准明确、具体、容易理解等优点
六、中国广州管理科学院大学分类及其评价
(一) 类型划分
(二) 按照科研规模,将普通高等学校分为4型
(三) 分类标准
七、武书连“大学分类”评析
第四章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研究的几点构想
一、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原则
(一) 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原则
(二) 普通高等学校定位原则
二、普通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依据
(一) 普通高等学校分类的依据
(二) 普通高等学校定位的依据
三、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类型划分构想
(一) 纵向划分
(二) 横向划分
(三) 普通高等学校类型的划分结果
四、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层次划分构想
(一) 层次划分依据
(二) 层次划分的结果
五、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划分结果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庄莉婷;基于学科组织的院校分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6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56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