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适应高中新课改的高等师范课程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6 12:57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义务教育结束点的高中教育迫切需要实施课程改革,切实承担起公民素质教育的重任。而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改的成功。这必然要求高等师范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合格高中教师。本文从高中新课改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高中新课改具有鲜明的创新精神和时代特点,表现在:新课改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公民素养;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原则重建高中课程内容;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并合理处理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使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建立了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分管理制度以及校本教育研究制度,以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新课程深刻变化给教师带来巨大的挑战。它要求高中教师要改变旧有的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并以课程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等角色出现,合理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课程实施能力的拓展。 但目前我国现有的高等师范课程,从课程改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都存在弊端,导致教师必备的技能训练不...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高素质国民谁来培养
    (二) 对课程改革引出的管理问题思考
    (三) 本文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一、 高中课程改革的特点
    (一) 课程培养目标的全面性
    (二) 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三) 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层次化、综合化
    (四) 课程实施的制度保障
二、 高中新课改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新要求
    (一) 新课改要求教师观念更新
    (二) 新课改要求教师角色转换、行为变革
    (三) 新课改要求教师知识结构合理、优化
    (四) 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力拓展
三、 高等师范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设置划分过细
    (二) 课程结构比例失调
    (三) 课程内容旧窄杂空
    (四) 课程实施忽视教育能力
四、 高等师范课程改革对策
    (一) 高等师范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 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专业发展
    (三) 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优化的课程设置
    (四) 课程改革的关键--有效的课程实施
结论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师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阶段[J]. 袁振国.  教育科学研究. 2003(11)
[2]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J]. 张华,李雁冰.  教育发展研究. 2003(10)
[3]试论我国本科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J]. 陈艳.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3(04)
[4]信息技术与中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形式[J]. 范敏.  中国电化教育. 2003(08)
[5]国际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趋势[J]. 李其龙.  全球教育展望. 2003(07)
[6]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 郭元祥.  教育研究. 2003(06)
[7]知识观转型与课程改革[J]. 胡芳.  课程.教材.教法. 2003(05)
[8]我国当代教学观的反思与重建[J]. 王敏.  课程.教材.教法. 2003(05)
[9]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革命[J]. 钟启泉.  教育研究. 2003(05)
[10]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与问题探究[J]. 李芙蓉.  教育发展研究. 2002(12)



本文编号:2960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60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7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