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中国高校德育模式:传统与现代

发布时间:2021-01-06 17:36
  高校德育危机是一个关乎现代高校德育使命的现代性问题。高校德育模式作为我们观察、理解和思考高校德育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德育理论指导下,基于丰富的德育实践所设计和建构起来的德育主题、德育目标、德育条件、德育方法、德育程序、德育评价等方面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样态。 科学的高校德育模式有助于我们化解高校德育危机,完成高校德育使命。论文通过对中西方德育模式现代建构的反思,确立了“传统和现代整合”的高校德育模式建构理念。笔者主张这种整合模式的建构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几种关系:一、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的关系;二、理想性和现实性的关系;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关系;四、灌输和对话的关系;五、知、情、意、行的关系;六、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关系。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现状及其缺失
    (三) 研究思路
一、德育模式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一) 德育模式的内涵
    (二) 德育模式的构成要素
二、传统“单向一维”高校德育模式的利与弊
    (一) “单向一维”高校德育模式的优势
    (二) “单向一维”高校德育模式的弊端
三、传统与现代的整合—高校德育模式的现代建构
    (一) “整合”何以必要
        1、我国高校德育生态环境的变化
        2、西方现代德育模式建构的反思与借鉴
    (二) 如何“整合”—几种关系的正确处理
        1、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关系
        2、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3、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
        4、灌输与对话的关系
        5、知、情、意、行的关系
        6、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德育的外延整合与重构[J]. 钭晓东.  社会科学战线. 2004(02)
[2]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J]. 班华,薛晓阳.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01)
[3]社会转型期大学德育模式的重构[J]. 庄敏.  广西社会科学. 2002(01)
[4]对目前我国传统德育的思考[J]. 刘东方.  教育探索. 2001(06)
[5]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 鲁洁.  教育研究. 2000(07)
[6]教育现代化中构建德育新模式的探索[J]. 王瑜.  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8(02)
[7]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德育模式的转换[J]. 苗元江,卢忠萍.  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2)
[8]世界德育演进视野里的中国学校德育[J]. 劳逊.  当代青年研究. 1996(05)



本文编号:2960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60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f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