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1-04-12 03:55
高校要为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牢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更要教育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其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对待生活和工作以及对待社会的态度,影响其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以及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乃至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感恩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几乎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真空地带”,大学生感恩的缺失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问题。在各种媒体曝光下,当前大学生感恩缺失的现象已逐步引起社会和高校的重视,一些高校的德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上也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但总体来说,深入细致地探讨高校感恩教育的研究还很少,也不充分。因此,本文在借鉴前期高校感恩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试图粗略地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高校感恩教育体系,希望引起高校和大学生德育工作者对感恩教育的关注,对高校实施感恩教育提供借鉴与启示,促进高校感恩教育的发展。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对感恩及感恩教育进行...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 研究目的、方法和创新点
(五) 研究思路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内涵
(一) 感恩
(二) 感恩教育
二、当前高校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 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三) 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 当前高校实施感恩教育的迫切性
三、我国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 我国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
(二) 我国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推进和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几点对策
(一) 更新感恩教育理念,倡导多维教育观念
(二) 调整感恩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自我完善
(三) 确立感恩教育原则,指导感恩教育工作
(四) 设置感恩教育课程,充实感恩教育内容
(五) 创新感恩教育方式,提高针对性
(六) 拓宽感恩教育途径,增强实效性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谈以德育人、强化高校德育重要性的认识[J]. 李晓蕊,付国华.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7(01)
[2]论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诉求[J]. 张晓明,张梅. 蚌埠党校学报. 2006(04)
[3]关于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思考[J]. 刘咏宝.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4]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 谢敬东. 思想教育研究. 2006(08)
[5]关于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J]. 邹大勇,张波. 文教资料. 2006(23)
[6]“构建和谐”不可缺少的“感恩”教育[J]. 范丹.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07)
[7]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应然诉求[J]. 邓永超.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6(02)
[8]关于新时期加强对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的理性思考[J]. 戴智明,戴利民.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9]高校感恩教育之我见[J]. 邓永超. 煤炭高等教育. 2006(03)
[10]论高校“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一种创新的智力投资教育[J]. 朱学义,胡琼,董靖,樊世清,于泽,黄国良. 煤炭高等教育. 2006(03)
硕士论文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D]. 任秀洁.山东师范大学 2006
[2]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 李国涛.山东师范大学 2006
[3]中国孝文化的历史演进与当代重建[D]. 马艳.延边大学 2005
[4]大学德育功利化的危害及其超越[D]. 胡丛莉.山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32565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 研究目的、方法和创新点
(五) 研究思路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内涵
(一) 感恩
(二) 感恩教育
二、当前高校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 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三) 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 当前高校实施感恩教育的迫切性
三、我国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 我国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
(二) 我国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推进和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几点对策
(一) 更新感恩教育理念,倡导多维教育观念
(二) 调整感恩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自我完善
(三) 确立感恩教育原则,指导感恩教育工作
(四) 设置感恩教育课程,充实感恩教育内容
(五) 创新感恩教育方式,提高针对性
(六) 拓宽感恩教育途径,增强实效性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谈以德育人、强化高校德育重要性的认识[J]. 李晓蕊,付国华.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7(01)
[2]论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诉求[J]. 张晓明,张梅. 蚌埠党校学报. 2006(04)
[3]关于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思考[J]. 刘咏宝.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4]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 谢敬东. 思想教育研究. 2006(08)
[5]关于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J]. 邹大勇,张波. 文教资料. 2006(23)
[6]“构建和谐”不可缺少的“感恩”教育[J]. 范丹.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07)
[7]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应然诉求[J]. 邓永超.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6(02)
[8]关于新时期加强对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的理性思考[J]. 戴智明,戴利民.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9]高校感恩教育之我见[J]. 邓永超. 煤炭高等教育. 2006(03)
[10]论高校“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一种创新的智力投资教育[J]. 朱学义,胡琼,董靖,樊世清,于泽,黄国良. 煤炭高等教育. 2006(03)
硕士论文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D]. 任秀洁.山东师范大学 2006
[2]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 李国涛.山东师范大学 2006
[3]中国孝文化的历史演进与当代重建[D]. 马艳.延边大学 2005
[4]大学德育功利化的危害及其超越[D]. 胡丛莉.山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32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3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