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等教育角度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发布时间:2021-04-22 15:18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目前已发生改变,已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配”转变为现在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在这种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毕业生面临严峻就业形势,一部分毕业生开始遭到社会的拒绝。就业难的实际状况是:一是在大城市、机关、国营的企事业单位、外企等就业难; 而在农村,以及许多发展迅速的民营经济领域和广大的西部地区,人才匮乏的现象仍很明显。二是大学毕业生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全部进入就业岗位,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就业困难。毕业生在就业出现困难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隐形就业和灵活就业方式增多,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自愿性失业,就业难与岗位空缺现象同时存在。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目前毕业生就业存在着一定困难,但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乐观的。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原因有:一部分毕业生素质不高; 高校分类与定位存在不合理性; 学科专业结构性失衡;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缺陷; 高等教育文凭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人才培养数量增长过快等。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要多方面积极配合,如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倾斜,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当然,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很...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研究的社会背景及意义
1.1.1 本研究的社会背景
1.1.2 本研究的意义
1.2 选题角度阐述
1.2.1 常数法则
1.2.2 人力资本理论
1.2.3 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1.2.4 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
1.3 文献综述
1.3.1 对有关概念的探讨
1.3.2 对有关就业理论的研究
1.3.3 对毕业生就业难成因研究
1.3.4 对毕业生就业特点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
2.1 改革的必然性
2.2 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适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2.3 毕业生就业从分配走向择业
2.4 毕业生就业逐步市场化
2.4.1 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
2.4.2 目前毕业生的就业流程
2.5 毕业生就业体制的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5.1 计划经济体制下毕业生就业方式的弊端
2.5.2 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2.5.3 政府、高校与毕业生角色的转化
2.6 新的就业机制给毕业生就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6.1 毕业生就业的新机遇
2.6.2 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第3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3.1 毕业生供需状况分析
3.1.1 高等教育供需态势
3.1.2 高等教育供需矛盾分析
3.2 供需双方的制约因素
3.2.1 影响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的制约因素
3.2.2 影响用人单位择人行为的制约因素
3.3 供需差异造成毕业生就业结构性失衡
3.3.1 学科专业结构性失衡
3.3.2 层次结构性失衡
3.3.3 地区结构性失衡
第4章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高等教育因素
4.1 高校教育教育教学中的不足
4.1.1 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被动地位
4.1.2 重知识教育,轻技能和情感教育
4.2 高校分类与定位不明确
4.3 高校专业设置存在问题
4.3.1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的表现
4.3.2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难
4.3.3 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4.4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缺陷
4.4.1 人才培养层次缺乏特色
4.4.2 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倾向于培养学术型人才
4.4.3 人才培养数量增长相对较快
4.4.4 人才培养呈现结构性教育过度
4.5 高校毕业生自身问题
4.5.1 认识上的误区
4.5.2 素质不高
4.5.3 实际就业选择与现实社会需求“错位”
第5章 高等教育应对毕业生就业难的措施
5.1 按高等教育规律办学
5.1.1 遵循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发展高等教育
5.1.2 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
5.1.3 走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并重的道路
5.2 高等学校要不断改革与发展
5.2.1 借鉴经验
5.2.2 高校合理定位
5.2.3 科学设置科类专业结构
5.2.4 为社会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
5.3 全方位提高毕业生的素质
5.3.1 消除认识上的误区
5.3.2 向毕业生积极宣传政府的就业政策导向
5.3.3 鼓励毕业生树立多元就业意识
5.3.4 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技能
5.3.5 培养毕业生专业能力
5.3.6 鼓励毕业生根据人职匹配原则,确定求职目标
5.3.7 引导毕业生就业时进行自我调适
5.4 案例
5.4.1 浙江大学
5.4.2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的调查分析[J]. 高传勇,沈延兵. 中国青年研究. 2005(02)
[2]高等教育供需态势的再分析[J]. 栗玉香. 复旦教育论坛. 2005(01)
[3]问题导向的宽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浙江大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 张聪,焦利芳.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05)
[4]对口与适应——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两种关系模式[J]. 谢维和.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04)
[5]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毕业生就业现状与问题分析[J]. 王晓莹,黄素霞.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4(04)
[6]订单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J]. 刘小芹. 中国高等教育. 2004(17)
[7]职业搜寻理论与大学生自愿性失业[J]. 吴克明. 教育科学. 2004(04)
[8]论我国的就业政策与大学生就业问题[J]. 姚裕群. 人口学刊. 2004(04)
[9]毕业了你将去哪里——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分析[J]. 丁大建,高庆波.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4(04)
[10]高校毕业生近期需求分析[J]. 黄海霞. 瞭望新闻周刊. 2004(13)
本文编号:3154003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研究的社会背景及意义
1.1.1 本研究的社会背景
1.1.2 本研究的意义
1.2 选题角度阐述
1.2.1 常数法则
1.2.2 人力资本理论
1.2.3 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1.2.4 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
1.3 文献综述
1.3.1 对有关概念的探讨
1.3.2 对有关就业理论的研究
1.3.3 对毕业生就业难成因研究
1.3.4 对毕业生就业特点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
2.1 改革的必然性
2.2 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适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2.3 毕业生就业从分配走向择业
2.4 毕业生就业逐步市场化
2.4.1 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
2.4.2 目前毕业生的就业流程
2.5 毕业生就业体制的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5.1 计划经济体制下毕业生就业方式的弊端
2.5.2 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2.5.3 政府、高校与毕业生角色的转化
2.6 新的就业机制给毕业生就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6.1 毕业生就业的新机遇
2.6.2 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第3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3.1 毕业生供需状况分析
3.1.1 高等教育供需态势
3.1.2 高等教育供需矛盾分析
3.2 供需双方的制约因素
3.2.1 影响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的制约因素
3.2.2 影响用人单位择人行为的制约因素
3.3 供需差异造成毕业生就业结构性失衡
3.3.1 学科专业结构性失衡
3.3.2 层次结构性失衡
3.3.3 地区结构性失衡
第4章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高等教育因素
4.1 高校教育教育教学中的不足
4.1.1 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被动地位
4.1.2 重知识教育,轻技能和情感教育
4.2 高校分类与定位不明确
4.3 高校专业设置存在问题
4.3.1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的表现
4.3.2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难
4.3.3 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4.4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缺陷
4.4.1 人才培养层次缺乏特色
4.4.2 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倾向于培养学术型人才
4.4.3 人才培养数量增长相对较快
4.4.4 人才培养呈现结构性教育过度
4.5 高校毕业生自身问题
4.5.1 认识上的误区
4.5.2 素质不高
4.5.3 实际就业选择与现实社会需求“错位”
第5章 高等教育应对毕业生就业难的措施
5.1 按高等教育规律办学
5.1.1 遵循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发展高等教育
5.1.2 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
5.1.3 走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并重的道路
5.2 高等学校要不断改革与发展
5.2.1 借鉴经验
5.2.2 高校合理定位
5.2.3 科学设置科类专业结构
5.2.4 为社会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
5.3 全方位提高毕业生的素质
5.3.1 消除认识上的误区
5.3.2 向毕业生积极宣传政府的就业政策导向
5.3.3 鼓励毕业生树立多元就业意识
5.3.4 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技能
5.3.5 培养毕业生专业能力
5.3.6 鼓励毕业生根据人职匹配原则,确定求职目标
5.3.7 引导毕业生就业时进行自我调适
5.4 案例
5.4.1 浙江大学
5.4.2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的调查分析[J]. 高传勇,沈延兵. 中国青年研究. 2005(02)
[2]高等教育供需态势的再分析[J]. 栗玉香. 复旦教育论坛. 2005(01)
[3]问题导向的宽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浙江大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 张聪,焦利芳.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05)
[4]对口与适应——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两种关系模式[J]. 谢维和.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04)
[5]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毕业生就业现状与问题分析[J]. 王晓莹,黄素霞.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4(04)
[6]订单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J]. 刘小芹. 中国高等教育. 2004(17)
[7]职业搜寻理论与大学生自愿性失业[J]. 吴克明. 教育科学. 2004(04)
[8]论我国的就业政策与大学生就业问题[J]. 姚裕群. 人口学刊. 2004(04)
[9]毕业了你将去哪里——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分析[J]. 丁大建,高庆波.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4(04)
[10]高校毕业生近期需求分析[J]. 黄海霞. 瞭望新闻周刊. 2004(13)
本文编号:3154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5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