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28 14:2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人才。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教师专业化的呼声,素质教育的启动,无不要求对师范教育进行改革,以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然而,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学术水平的提高、轻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教育实习作为培养优秀教师的最为重要的实践课程,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纽带,在师范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然而,近年来,中小学校的升学压力、高师院校的大规模扩招、考研热的持续升温又给原本并不成熟的教育实习带来一定的冲击。教育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到高素质教师的培养,而教育实习的质量取决于教育实习观、教育实习目的、教育实习时间、模式、指导、评价等多种因素。当前我国的教育实习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而面临着重重的困境和阻碍。基于此,本文希冀在通过文献分析把握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通过对教育实习的主体——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和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教育实习困境的对策为:教育实习目的的重新定位;反思模式的启用;实习时间的“夹”长;教师技...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与意义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四、概念界定
第一章 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总体概况
    一、我国教育实习史略
    二、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基本现状
    三、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的现状与问题
    一、研究设计
    二、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优化教育实习的对策
    一、教育实习目的的重新定位
    二、反思模式的启用
    三、实习时间的“夹”长
    四、教师技能提到课程设置的日程上来
    五、指导教师的选任与培训
    六、激发教育实习基地的主动性
    七、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教育实习评价方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教育实习调查问卷
附录二、访谈提纲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国教师伙伴学校的发展、特点及启示[J]. 徐娟.  中国电力教育. 2007(05)
[2]教师专业化:美国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及借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实地考察[J]. 洪明.  大学教育科学. 2007(01)
[3]“经营”教育实习基地[J]. 余明远.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7(01)
[4]教育实习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研究[J]. 叶纪林.  教育发展研究. 2007(04)
[5]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 马雪.  教育与职业. 2007(05)
[6]“三环节”教育实践模式浅析[J]. 赵临龙,胡明娣.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7(01)
[7]中部地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实习模式的新理念[J]. 胡青,刘小强.  教师教育研究. 2007(01)
[8]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一种双赢的施教模式[J]. 戴孝悌.  中小学管理. 2007(01)
[9]关于综合大学背景下加强师范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 孔蜀祥,张洁.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6(06)
[10]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教育实习:理念、目标、模式[J]. 李崇爱,万成.  现代教育科学. 2006(11)

硕士论文
[1]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余明远.西北师范大学 2004
[2]中、英教育实习制度比较研究[D]. 王红.东北师范大学 2004
[3]职前教师教育中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研究[D]. 李铁成.辽宁师范大学 2004
[4]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政策研究[D]. 李伟.浙江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65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65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3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