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近代德国大学习明纳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21-04-30 23:42
  习明纳是一种教学方式,由学生组成研讨小组,在教授指导下就某些专题展开探讨,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习明纳最早见于18世纪初虔敬派教育家弗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中,格斯纳最先将习明纳引入大学教学之中,于1737年在格廷根大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而正式产生,并在大学中获得初步发展。随着柏林大学的创办,大学及科研职能的确立,以及政府投入的稳步增长,习明纳进一步发展,规模扩大,最后在柏林大学作为一种制度确立下来,并很快应用于德国各大学。19世纪后半期,德国大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各学科分支更为细化,习明纳的应用领域也进一步拓宽,实施模式渐趋完善,其影响力日渐增强,不仅在德国各大学得到广泛发展,而且因其独特的魅力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国,对各国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探讨了习明纳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益的启示。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近代德国大学习明纳的产生(1737-1810)
    第一节 近代德国大学习明纳产生的基础
        一、18世纪前德国大学的教学、科研传统及学术制度
        二、德国的两次大学改革运动
        三、弗兰克师范学校中的习明纳萌芽
    第二节 近代德国大学习明纳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一、近代德国大学习明纳的产生
        二、近代德国大学习明纳的初步发展
    第三节 近代德国大学习明纳产生及初步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 19世纪前期德国大学习明纳的制度化(1810-1870)
    第一节 19世纪前期德国大学习明纳制度化的历史背景
        一、柏林大学的创办与大学科研职能的确立
        二、德国政府投入的持续增长
    第二节 近代德国大学习明纳制度化的快速推进
        一、习明纳数量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习明纳教学与科研双重功能的确立
        三、习明纳官办化的形成
        四、习明纳应用领域的拓宽
        五、习明纳实施模式的确立
    第三节 近代德国大学习明纳制度化的意义
第三章 近代德国大学习明纳的迅速发展(1870-1914)
    第一节 近代德国大学习明纳迅速发展的动因
        一、大学规模的急剧扩大
        二、科学和学术领域专门化的迅速发展
        三、政府投入的骤增
    第二节 近代德国大学习明纳的推广与完善
        一、习明纳数量的迅速增加
        二、习明纳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与细化
        三、习明纳实用功能的增强
        四、习明纳官办化的加强
        五、习明纳实施模式的完善
        六、习明纳实施条件的限制
    第三节 近代德国大学习明纳迅速发展的意义
第四章 近代德国大学习明纳的特征及其影响
    第一节 近代德国大学习明纳的特征
        一、教学与研究的统一
        二、强调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学生的互动与协作
        四、师生关系的平等融洽
        五、实施形式的灵活多样
    第二节 近代德国大学习明纳的影响
        一、对当时德国及其他国家的影响
        二、对后世德国及其他国家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69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69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d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