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以社团为载体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06:08

  本文关键词:以社团为载体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曾明确指出:“注重促进人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这些培育积极心理品质的纲领性文件,强调了培育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人的性格中积极的、向上的品质,如:幸福、成功、自豪、满足、自信等。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坚实力量,其心理品质如何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培育大学生具备积极心理品质已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任务。在高校,社团作为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它相对自由、轻松,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凝聚学生、提升大学生素质、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大学生成才及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与功能,以社团为载体进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是有益且必要的。 文章共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社团及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状况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分析了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必要性以及在社团中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主要对社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社团的类型、特点及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特征,进而对以社团为载体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 第三部分从培养大学生的建全人格、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协调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培养大学生民主素质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阐述了社团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重点阐述了以社团为载体进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有力措施。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树立积极理念,正确指导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其次丰富活动内容,,助力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最后创新培育方法,完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关键词】:社团 载体 积极心理品质 培育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2
  • 绪论12-19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2-14
  • 1. 问题的提出12-13
  • 2. 研究意义13-14
  • (二) 研究综述14-17
  • 1.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2. 国内研究现状15-17
  •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7-19
  • 1. 研究方法17
  • 2. 创新点17-19
  • 一、 高校社团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概述19-27
  • (一) 相关概念界定19-21
  • 1. 社团19
  • 2. 高校社团19-20
  • 3. 积极心理品质20
  • 4.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20-21
  • (二) 社团的类型及特点21-23
  • 1、 社团的类型21-22
  • 2、 社团的特点22-23
  • (三)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特征23-25
  • 1. 可塑性23
  • 2. 适应性23-24
  • 3. 独特性24
  • 4. 创造性24-25
  • (四) 高校社团在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应遵循的原则25-27
  • 1. 以人为本原则25
  • 2. 公平正义原则25
  • 3. 正确导向原则25-26
  • 4. 主体性原则26-27
  • 二、 高校社团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中的作用27-34
  • (一) 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27-28
  • 1. 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27
  • 2. 塑造大学生阳光心理品质27-28
  • 3. 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28
  • (二) 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协调能力28-30
  • 1. 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决定28-29
  • 2. 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29
  • 3. 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完善29-30
  • (三) 提高大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30-31
  • 1.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30
  • 2. 培养大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30-31
  • 3. 培养大学生的宽容友爱意识31
  • (四) 培育大学生的民主素质31-34
  • 1. 培养大学生民主意识31-32
  • 2. 培养大学生政治忠诚的品质32
  • 3. 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32-34
  • 三、 以社团为载体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有力措施34-41
  • (一) 树立积极理念,指导积极心理品质培养34-36
  • 1. 乐观精神34
  • 2. 诚信意识34-35
  • 3. 和谐观念35
  • 4. 感恩心理35-36
  • (二) 丰富教育内容,助力积极心理品质培养36-38
  • 1. 通过学习型社团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36
  • 2. 通过娱乐型社团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36-37
  • 3. 通过服务型社团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37
  • 4. 通过技能型社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7-38
  • (三) 创新培育方法,完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38-41
  • 1. 健全社团管理机制38
  • 2. 借力校园心理咨询机构38-39
  • 3. 挖掘大学生自身潜能39
  • 4. 借助网络平台,创新培育载体39-41
  • 四、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46-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峗;;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发展思路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2 陈晶;;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作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陈跃男;;关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途径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22期

4 刘洁;;高校管理育人的途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08期

5 黄光武,李毅昂,文秋林,兰卉;社团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中有效载体作用的发挥[J];高教论坛;2005年05期

6 李小平;论大学生创造性的基本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7 李小平;新世纪创新人才应具有全面的创造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8 熊华军;马斯洛的“创造性理论”对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12期

9 苏金旺;;当代大学生的个性观及其个性特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10 温翠红;韩建茹;黄晓明;傅培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青;高校学生社团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以社团为载体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23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e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