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盟留学生学校生活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1 04:03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广西特有的地缘区位优势与东盟国密切的人文关系,得到更大的发挥,广西也将进一步密切与东盟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广西的留学生教育迎来了一个极其难得的历史机遇。然而随着这些东盟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也给广西的留学生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要了解东盟留学生在广西的生存状态,就必须从他们当下的学校生活入手,研究他们的学校生活世界,通过对他们学校生活面貌的调查和描述,揭示其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言语中的独特性,理解和解释他们的生活世界,从而引起人们对留学生教育的关注。为了解东盟留学生的学校生活适应状况,发现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广西五所高校300多位来自东盟各国的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研究从东盟留学生的学校生活入手,从日常生活、语言障碍、人际交往、学习适应等方面了解东盟留学生的学校生活状况,探索影响东盟留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主要因素,本论文就是这一研究的初步成果。本论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广西东盟留学生研究的缘起”,叙述了研究的原因、理论背景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广西东盟留学生的现状分析”,主要对广西东盟留学生的构成特...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广西东盟留学生研究的缘起
一、论题的缘起
二、理论探源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广西东盟留学生的现状分析
一、东盟留学生的构成特点
二、影响东盟留学生来广西留学的主要因素
三、东盟留学生留学目的及收获调查
第三章 广西东盟留学生的适应研究
一、环境和日常生活适应
二、语言适应
三、学习适应
第四章 广西东盟留学生的交往研究
一、东盟留学生的交往圈
二、东盟留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
三、东盟留学生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情况
第五章 广西东盟留学生的研究收获
一、研究发现
二、建议
三、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四、对研究结果的反思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众化、多元化时代特征下留学生教育质量观研究[J]. 陈昊. 文教资料. 2005(35)
[2]高校留学生教育的瓶颈与突破[J]. 韩秀梅.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06)
[3]东盟留学生教育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江漫,莫锋,项硕. 高教论坛. 2005(05)
[4]发挥我国优势 发展来华留学教育[J]. 艾靓. 中国成人教育. 2005(10)
[5]探索适合于东盟国家留学生的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10+1”背景下广西的东盟留学生教育的思考(二)[J]. 韦锦海. 东南亚纵横. 2005(08)
[6]关于构建中国与东盟留学生教育合作平台的思考——兼谈提升地方高校留学生教育竞争力的关键[J]. 黄骏. 东南亚纵横. 2005(08)
[7]发挥区位优势,广开生源渠道——“10+1”背景下广西东盟留学生教育的思考(一)[J]. 韦锦海. 东南亚纵横. 2005(07)
[8]建设优质学校生活的基本路径[J]. 刘铁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03)
[9]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J]. 雷龙云,甘怡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10)
[10]新时期来华留学工作的新思考[J]. 唐红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博士论文
[1]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 杨军红.华东师范大学 2005
[2]跨文化教育引论[D]. 鲁卫群.华中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学生学校生活的社会学分析[D]. 赵子涵.首都师范大学 2005
[2]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适应性[D]. 狄斯马.南京师范大学 2004
[3]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留学生教育研究[D]. 邓秀华.湖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77298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广西东盟留学生研究的缘起
一、论题的缘起
二、理论探源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广西东盟留学生的现状分析
一、东盟留学生的构成特点
二、影响东盟留学生来广西留学的主要因素
三、东盟留学生留学目的及收获调查
第三章 广西东盟留学生的适应研究
一、环境和日常生活适应
二、语言适应
三、学习适应
第四章 广西东盟留学生的交往研究
一、东盟留学生的交往圈
二、东盟留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
三、东盟留学生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情况
第五章 广西东盟留学生的研究收获
一、研究发现
二、建议
三、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四、对研究结果的反思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众化、多元化时代特征下留学生教育质量观研究[J]. 陈昊. 文教资料. 2005(35)
[2]高校留学生教育的瓶颈与突破[J]. 韩秀梅.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06)
[3]东盟留学生教育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江漫,莫锋,项硕. 高教论坛. 2005(05)
[4]发挥我国优势 发展来华留学教育[J]. 艾靓. 中国成人教育. 2005(10)
[5]探索适合于东盟国家留学生的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10+1”背景下广西的东盟留学生教育的思考(二)[J]. 韦锦海. 东南亚纵横. 2005(08)
[6]关于构建中国与东盟留学生教育合作平台的思考——兼谈提升地方高校留学生教育竞争力的关键[J]. 黄骏. 东南亚纵横. 2005(08)
[7]发挥区位优势,广开生源渠道——“10+1”背景下广西东盟留学生教育的思考(一)[J]. 韦锦海. 东南亚纵横. 2005(07)
[8]建设优质学校生活的基本路径[J]. 刘铁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03)
[9]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J]. 雷龙云,甘怡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10)
[10]新时期来华留学工作的新思考[J]. 唐红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博士论文
[1]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 杨军红.华东师范大学 2005
[2]跨文化教育引论[D]. 鲁卫群.华中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学生学校生活的社会学分析[D]. 赵子涵.首都师范大学 2005
[2]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适应性[D]. 狄斯马.南京师范大学 2004
[3]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留学生教育研究[D]. 邓秀华.湖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77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277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