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职业角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1 09:44
进入21世纪,知识的大量涌现、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学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站和智囊团,也逐渐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所有这些变化都对大学教授的教学观、科研观和服务观等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原有的大学教授职业角色定位不再能够很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大学教授要想很好地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角色转换。那么,大学教授职业角色的源和流是怎样的?有哪些类型和特征?大学教授职业角色对大学和社会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当前大学教授在职业角色扮演中存在着哪些错位和冲突?新形势下大学教授职业角色管理的要求和途径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本研究试着去探讨和解决的,这也正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论文的写作是本着先上位再下位,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的。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大学教授职业角色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做了下位的研究,进而提出当前大学教授职业角色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和途径。由于高等教育活动、参与要素和组织十分复杂,因此,即便...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分析框架
五、研究综述
第一部分 本体论研究:什么是大学教授职业角色
一、大学教授职业角色的本质
二、大学教授职业角色的特征
三、大学教授职业角色的类型
第二部分 认识论研究:大学教授为什么具有职业角色
一、大学教授职业的产生
二、大学教授职业角色的历史演变
第三部分 价值论研究:大学教授职业角色的意义
一、大学教授职业角色对大学管理的意义
二、大学教授职业角色对社会的意义
第四部分 实践论研究:大学教授职业角色存在的问题及管理
一、大学教授职业角色扮演中存在的问题
二、大学教授职业角色的管理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批判:大学与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与学术责任[J]. 周玲,谢安邦. 现代大学教育. 2006(02)
[2]百年来中国的大学自治与社会干预[J]. 李剑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01)
[3]制度:德育的环境支持[J]. 刘超良. 教育科学. 2004(04)
[4]公共领域、舆论监督与公共知识分子[J]. 汪振军. 广西社会科学. 2004(07)
[5]论大学教授[J]. 胡银根.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06)
[6]探寻大学制度创新的突破口——谈北大改革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意义[J]. 张维迎. 中国高等教育. 2003(23)
[7]大学庸俗化批判[J]. 眭依凡.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03)
[8]关于一流大学建设的几个问题[J]. 闵维方.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03)
[9]公共领域、合法性与沟通理性——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解读[J]. 柳建文. 科学·经济·社会. 2003(01)
[10]论大学教授的主要特征[J]. 胡银根. 现代大学教育. 2003(01)
硕士论文
[1]新时期我国大学教师角色转换的研究[D]. 廖惠芝.湖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13231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分析框架
五、研究综述
第一部分 本体论研究:什么是大学教授职业角色
一、大学教授职业角色的本质
二、大学教授职业角色的特征
三、大学教授职业角色的类型
第二部分 认识论研究:大学教授为什么具有职业角色
一、大学教授职业的产生
二、大学教授职业角色的历史演变
第三部分 价值论研究:大学教授职业角色的意义
一、大学教授职业角色对大学管理的意义
二、大学教授职业角色对社会的意义
第四部分 实践论研究:大学教授职业角色存在的问题及管理
一、大学教授职业角色扮演中存在的问题
二、大学教授职业角色的管理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批判:大学与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与学术责任[J]. 周玲,谢安邦. 现代大学教育. 2006(02)
[2]百年来中国的大学自治与社会干预[J]. 李剑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01)
[3]制度:德育的环境支持[J]. 刘超良. 教育科学. 2004(04)
[4]公共领域、舆论监督与公共知识分子[J]. 汪振军. 广西社会科学. 2004(07)
[5]论大学教授[J]. 胡银根.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06)
[6]探寻大学制度创新的突破口——谈北大改革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意义[J]. 张维迎. 中国高等教育. 2003(23)
[7]大学庸俗化批判[J]. 眭依凡.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03)
[8]关于一流大学建设的几个问题[J]. 闵维方.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03)
[9]公共领域、合法性与沟通理性——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解读[J]. 柳建文. 科学·经济·社会. 2003(01)
[10]论大学教授的主要特征[J]. 胡银根. 现代大学教育. 2003(01)
硕士论文
[1]新时期我国大学教师角色转换的研究[D]. 廖惠芝.湖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13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31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