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与大学—产业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5 16:37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知识经济的来临带来的是一场全方位的革命,知识和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变得至为关键。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知识基础结构和知识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由于科学的学科边界越来越模糊,以往对知识进行学科式的分类原则已不再有效,知识基础结构从学科式转变为网络式,与此同时,知识逐渐成为一种生产要素和资本,知识的生产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取代价格成为经济竞争的主导因素,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技术本身的复杂程度也不断提高,这要求创新的方式山线性创新模式向非线性创新模式转变,前者以基础科学知识的系统应用和开发为特征,使知识由知识创新主体流向技术创新主体,而后者要求各个创新主体以知识的非线性扩散为基础形成互动。受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大学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成为经济主体,承担起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三使命。应新的创新模式的需要,要更加强调大学在创新中的地位,大学和产业的互动程度和方式也需要发生转变。大学通过人才培养和专业知识的提供,发挥其服务和协调功能,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形成对人才和其他经济主体的吸引力,凝聚和整合区域的智力资本和生产要素,创造出有利于知识生产和扩散的经...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新的创新模式和大学—产业关系
第二节 新型大学—产业关系对我国自主创新的意义
第二章 创新的性质及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合作创新
第一节 经济理论中关于创新性质认识的发展
第二节 知识经济条件下创新的特点及创新机制
第三章 产学合作的历史及动力学
第一节 大学参与经济发展的历史
第二节 产学合作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第三节 大学发挥作用的具体方式
第四章 若干国家和地区产学合作创新的模式
第一节 硅谷神话与产学合作
第二节 印度班加罗尔工业区:大学成为区域创新的积极推动者
第三节 台湾:以新竹工业园为主的创新中心
第五章 中国大学产业关系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的大学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演化
第二节 中国的大学—产业关系现状
第六章 结语和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学研合作的交易成本和动力机制——一种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J]. 刘力. 当代教育论坛. 2005(03)
[2]区域创新系统中高校与政府和企业互动的五种典型模式[J]. 范旭,方一兵. 中国科技论坛. 2004(01)
[3]论社会资本[J]. 杨先明,周昭. 思想战线. 2003(06)
[4]区域技术创新系统中的高等院校[J]. 王永杰,罗中琼,刘欣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5]熊彼特的资本主义演化理论:一个再评价[J]. 孟捷.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02)
本文编号:3385704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新的创新模式和大学—产业关系
第二节 新型大学—产业关系对我国自主创新的意义
第二章 创新的性质及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合作创新
第一节 经济理论中关于创新性质认识的发展
第二节 知识经济条件下创新的特点及创新机制
第三章 产学合作的历史及动力学
第一节 大学参与经济发展的历史
第二节 产学合作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第三节 大学发挥作用的具体方式
第四章 若干国家和地区产学合作创新的模式
第一节 硅谷神话与产学合作
第二节 印度班加罗尔工业区:大学成为区域创新的积极推动者
第三节 台湾:以新竹工业园为主的创新中心
第五章 中国大学产业关系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的大学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演化
第二节 中国的大学—产业关系现状
第六章 结语和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学研合作的交易成本和动力机制——一种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J]. 刘力. 当代教育论坛. 2005(03)
[2]区域创新系统中高校与政府和企业互动的五种典型模式[J]. 范旭,方一兵. 中国科技论坛. 2004(01)
[3]论社会资本[J]. 杨先明,周昭. 思想战线. 2003(06)
[4]区域技术创新系统中的高等院校[J]. 王永杰,罗中琼,刘欣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5]熊彼特的资本主义演化理论:一个再评价[J]. 孟捷.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02)
本文编号:3385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385704.html